缺牙對外貌、口腔環境影響甚大,若不處理還可能產生其他併發症,因此無論缺幾顆牙,一旦缺牙就要盡快處理。
碧礽牙醫診所院長吳碧礽指出,容易蛀牙、牙周病患者都是容易缺牙的族群,當缺牙時,上、下以及兩旁的牙齒都會往缺牙處傾斜,不只會打亂牙齒咬合,久而久之還會變成不正咬合,造成其他牙齒磨損、牙周病、進食不順等問題。
而目前治療缺牙的方式分為活動式假牙、牙橋以及植牙,活動假牙用於大範圍缺牙、全口缺牙的病人,不過使用久了以後容易出現鬆脫的狀況。
牙橋是固定式的假牙
牙橋的操作需切削缺牙旁兩側的鄰牙才能製作,它較活動假牙方便,不過清潔不易。吳碧礽醫師指出,牙橋是一種固定假牙,需將缺牙處兩旁牙齒修小作為橋墩,並套上空心牙冠,中間則以假牙填補於缺牙處。它較活動假牙方便,不過清潔不易,在製作牙橋之前,需先確定缺牙處兩旁牙齒狀況健康且鄰牙角度不歪斜才好製作好的牙橋。
她表示,若缺牙處兩旁鄰牙角度是過度歪斜,做牙橋時鄰牙需切削的部分就較多,「恐怕會造成牙隨發炎,嚴重時甚至會需要抽神經,該牙也就較脆弱、容易斷裂。」
而牙橋雖然較活動假牙好用,不過較不易清潔,需靠沖牙機才可完整清潔,吳碧礽醫師指出,若食物殘渣掉入牙橋中較不易清出,容易導致缺牙處鄰牙蛀牙,加上鄰牙套上空心牙冠難以觀察蛀牙,因此常等到斷裂時才發現是蛀牙。
「即拔即植」縮短手術時間
至於人工植牙則是先以手術方式將牙根植入牙床,待骨頭與牙根接合後再將假牙固定,吳碧礽醫師指出,人工植牙就如同自己長出的牙齒般,修補缺牙並不需要影響或動到鄰牙。
以往人工植牙方式需先將植體植入缺牙處,有需要時再進行補骨以打造植牙基底,待半年至一年後再進行植牙手術,不過近年「即拔即植」的方式可縮短、減少手術時間,當次門診就可完成補骨、植牙手術,先將植體植入槽骨,之後再裝上臨時假牙。這對門牙缺損的人來說不會影響生活品質但要選對植體及極須靠醫師的手術技巧。
此外,植牙可維持的年限較長,若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骨頭不再萎縮,就可使用比較久,因植牙根真牙一樣會受到骨質流失與牙周病影響,會有斷裂或是掉牙的可能,因此植牙過後每三個月至半年就應回診清潔、檢查追蹤狀況。
吳碧礽醫師提醒,大部分人都可以植牙,但若是身體狀況極差、有嚴重骨質疏鬆且長期在服用骨質疏鬆治療藥物會抑制骨頭生長,則需暫停用藥 3-6 個月以上(可諮詢給藥醫師的意見) 再開始植牙。
應該先矯正還是治療缺牙?
至於應先矯正還是治療缺牙?吳碧礽醫師建議,一般考量要矯正的患者 最好先矯正再治療缺牙,她比喻,「治療缺牙就像在蓋房子一樣,須先將地基打完整再開始動工。」但對於後牙缺損的可以考慮先植牙以修復咬合功能
而除人工植牙外,以前也有以智齒移植至缺牙處的做法,對此她表示,若移植自體的牙齒較容易發生內吸收,若牙根遭到吸收,恐怕會縮短使用期限。最後吳碧礽醫師也提醒,一旦發現缺牙就應盡快治療,避免鄰牙受到影響並導致口腔環境更加惡化。
文/李祉函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缺一、兩顆牙無大礙?營養不良風險增 3.2 倍、慢性疾病風險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