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新興的「疝氣」修補手術 讓「墜腸」順利歸位

台灣好新聞/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3.03.09 17:19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新聞圖片


「疝氣」是人類有記載的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台語俗稱「墜腸」,台南新樓醫院直腸外科高聖勛醫師表示,傳統的疝氣手術是以自身組織的張力縫合手術,術後張力大而導致傷口疼痛,復原慢,且復發率高,已逐漸被取代。

90年代時期,無張力網膜修復術利用比疝氣缺口更大的人工網膜來修補並加強受損的腹壁缺口,術後傷口比較不痛,復原時間比較短,復發率也比較低,已成為疝氣修補的主流。

許多微創手術的專家,進一步將無張力修復術與腹腔鏡結合,近些年較為新興的疝氣修補手術有經腹腔腹膜前疝氣修補手術 (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TEP),此兩種手術只要藉由肚臍下方一公分傷口及兩個0.5公分的小傷口,藉由腹腔鏡的幫助,便可在腹壁薄弱的地方做人工網膜的修補。

跟傳統之無張力網膜修補的手術相比,TEP/TAPP提供以下的優點為: (1)術野上可以清楚的看見其他可能的疝氣位置(2)不用破壞腹股溝的肌肉與筋膜(3)各種類的腹股溝疝氣都可用同樣的方法修補(4)當有兩側疝氣的問題,可以用同樣的傷口一起修補(5)在復發型疝氣的修補,若先前採用開放式修補,此次腹腔鏡術式可以避開之前手術造成的粘黏(6)傷口小而美觀,術後早期疼痛較少,可以較快重返工作(7)降低慢性疼痛的風險 TEP/TAPP的缺點為病人需要全身麻醉,不適合用於高齡且具有多重疾病的病人。

高醫師說明,疝氣手術是最常見的外科手術之一,根據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資料,每年大約有4萬名病患因疝氣接受手術治療,以腹股溝疝氣90%以上,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000萬病人接受腹股溝疝修補術。有疝氣問題的民眾需要盡早以手術治療處理,主要是為了避免「疝氣嵌頓」。

意指為當疝氣囊內的器官突出過久,因為水腫有可能而影響血流,移走器官不易推回去;若時間一久,器官(常見為小腸)會缺血壞死,這樣就變成緊急情況,容易引發敗血症危及性命安全。

高醫師致力於解決病人疝氣的問題,除了學習並熟悉最新的手術方式之外,並期望透過此舉能改善病人的術後復原力,早日重返工作岡位以及降低手術之相關併發症。

高聖勛醫師強調,當懷疑自己可能有疝氣時,務必及早前往外科門診進一步檢查,並與醫師詳細討論如何治療並量身訂做最好的治療方式,如此才能得到最完善的治療與照顧。

更多新聞推薦

兩岸恢復10定期航點 陳建仁:釋出台灣最大善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