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缺鐵性貧血恐害媽媽頭暈、胎兒早產或發展遲緩!4 招補鐵、對症下藥最有效

Heho健康網/陳韋彤 2023.03.09 13:00

準媽咪們的懷胎過程十分不容易,如果本身就是會缺鐵的風險群,也容易導致懷孕期間發生缺鐵性貧血,進而影響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孕婦每日需補充足夠鐵質攝取量,以避免缺鐵性貧血。由於也可能是其他貧血類型,因此醫師仍建議民眾要諮詢專家才能對症下藥。

孕婦貧血指引

你時常疲勞、心悸、手腳冰冷或臉色蒼白嗎?頭暈、皮膚蒼白、心悸、容易喘、指甲和頭髮易斷沒光澤等是常見的貧血症狀。由於沒有足夠的紅血球攜帶充分氧氣進入身體各處,才導致器官內的氧氣不足。貧血又分成缺鐵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失血性貧血。

約 2 成育齡婦女有貧血情形

醫學定義上,血紅素濃度小於 12 g/dL 即視為貧血,而台灣有貧血情形的女性一點也不少。依據國民健康署 106 至 109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 15~49 歲育齡婦女貧血的盛行率為兩成(19.1%),大約每 5 人會有 1 人有貧血。

最常見的貧血類型為「缺鐵性貧血」(血紅素濃度 <12g/dL 與儲鐵蛋白 <15ng/ml 視為缺鐵性貧血),盛行率為 13.7%。自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每個月都須承受經血的流失,若鐵質攝取不足,變容易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族群,其他像是胃部動過手術者、癌症患者等都可能出現此類型貧血。

ISTOCK 照片檔 ID:862279434

缺鐵性貧血恐造成母體、胎兒雙重危害

另外它也是孕婦懷孕期間常見的貧血類型,準媽咪在懷孕的過程中,隨者胎兒的成長,母體的血液量會增加,以利運輸足夠的營養素給持續發育的胎兒,如果懷孕初期鐵質缺乏,血液中無法運送足夠氧氣,就可能造成「孕期缺鐵性貧血」,對母體、嬰兒都會造成影響 。

缺鐵性貧血對孕婦的影響包括疲倦、嗜睡、頭暈、臉色蒼白等情形;寶寶方面則是增加早產、出生體重過輕或死胎等風險。另外,由於嬰兒在胎兒時期會預先儲存出生至 6 個月大體內所需的鐵質,若胎兒無法從母親體內獲得足夠的鐵質,可能造成其出生後生長遲緩。

缺鐵補鐵、對症下藥最重要

因此國健署建議,準媽媽在孕前與懷孕期間需加強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育齡婦女每日可攝取達 15mg 的鐵質;第 3 孕期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媽更要增加每日鐵質攝取量至 45mg,以提供本身及胎兒所需的鐵質,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提供的 4 招鐵質攝取建議。

建議 1: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

平常的飲食中,可經由富含鐵質的紅肉類、海產類(如文蛤、章魚、牡蠣)、內臟類(如豬肝、鴨血、雞心)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豆干絲等)來補充。

建議 2:攝取深綠色蔬菜

除了動物性食物外,深綠色蔬菜的鐵,亦可作為部分鐵質的來源,如紅莧菜、白莧菜、紅鳳菜等,建議每日至少攝取 1 份(煮熟約 0.5 碗),不僅能攝取鐵質還可得到豐富纖維,幫助腸道的蠕動與健康。

建議 3:搭配富含維生素 C 食物

用餐中或餐後 2 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 C 的新鮮當季水果(像是柑橘、芭樂、鳳梨、小番茄等,可以增進鐵質吸收。

建議 4:避免用餐時喝茶與咖啡

茶葉、咖啡中的單寧酸與咖啡因會阻礙鐵質的吸收,若非喝不可,建議於用餐後的 2 小時再酌量的飲用。

不過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曾指出,如果是缺鐵性貧血,當然就要補鐵,對症下藥。但是也並非所有貧血都需要補充鐵劑,大部分非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是過多的,如果再補充鐵劑,恐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若有貧血的問題,務必詢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台灣女性卵巢早衰、提早停經「生育力連續3年拉警報」

靠「地中海型飲食」輕鬆備孕!一周七日懶人菜單全公開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