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王向偉真話中國》新政府新使命:需堅決遏制‘極左’思潮

優傳媒/ 2023.03.08 10:09

新一屆內閣之重要不容低估,鑒於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來發展經濟,中共可利用組建新政府之機,向海內外釋放出休養生息的訊號。極左民族主義思潮,是時候重溫鄧小平當年的警示並重拾“不爭論”和“不折騰”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向偉

 

1921年誕生以來,中國共產黨總是在極左激進主義和實用主義之間搖擺,其後果也是在悲喜兩重天間來回切換。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30年裡,毛澤東主席錯誤地強調意識形態和階級鬥爭,在極左民族主義的推動下,導致了災難性後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鄧小平終結了那場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帶領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這一政策為中國經濟騰飛鋪平了道路。

 

但考慮到“大躍進”和“反右運動”等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鄧小平反復警告稱,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對使用外國技術和發展私有經濟是姓“社”還是姓“資”爭論不休之時,鄧小平提出了“不爭論”、把精力集中在發展經濟的論斷。

鄧小平的繼任者江澤民和胡錦濤繼承並發揚了這一理論,加強了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國際舞臺上保持低調,韜光養晦。江澤民把自己的治國理念概括為“悶聲發大財”,而胡錦濤的執政理念則更為簡潔,就是“不折騰”。在他們務實思想的指引下,僅僅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有了騰越式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過去十年裡,極左民族主義思潮又捲土重來,威脅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2012年底上台執政以來,習近平重權在握,加強了黨對社會的全面管控,並明確強調“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國際舞台,中共也拋棄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戰略方針,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等問題上,開始與美西方國家公開地正面硬剛。

 

然而,中國正處於抉擇的十字路口。長達三年的新冠“清零”政策重創中國經濟,致失業率上升,消費者信心下降,政府因此面臨著艱難的經濟復蘇重任。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公開對抗,挫傷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而不合時宜地遏制民營經濟無序擴張的監管行動,後果更是適得其反。

 

更糟的是,極左分子利用中美對抗及加強對民營經濟監管之機,借愛國主義和忠於共產主義理想之名,行推動其議程之實。如今,他們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國內政策以及對外關係。

 

坦率地講,如果極左思潮得不到遏制,中國的發展之勢有被中止的風險,而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終將只是夢想而已。

 

對中國最高領導人來說,現在正是採取堅決措施遏制極端民族主義傾向的絕佳時機,以使國家重回改革發展之路。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3月5日在北京開幕,其主要議程之一就是選舉新一屆政府,包括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和其他領導人。其實,這不過是程式性步驟而已,因為早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領導人更迭的關鍵職位人選就已確定。

 

在未來五年裡,習近平將繼續擔任國家主席,他最親密盟友李強將出任國務院總理,而新內閣其他成員也都是“挺習派”人士。

但是,新一屆內閣之重要不容低估。鑒於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和國際環境來發展經濟,中共可利用組建新政府之機,向海內外釋放出休養生息的訊號。

 

在國內,李強上任後有望在短短幾個月內推出市場經濟措施,以提振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在國際舞台上,中國有望軟化針對西方的強硬立場。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之際,中國發表了立場檔,呼籲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在國際社會對北京與莫斯科關係“越來越鐵”感到擔憂之際,中國以和平使者的形象展示於世。

 

預計,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於4月初訪華,而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也頻繁與歐盟官員會晤,謀求重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此前,由於新疆問題,中歐針鋒相對,相互制裁,中歐投資協定陷入停滯。

 

中美之間也因“間諜”氣球事件交惡,惡語相向,但有跡象表明,華盛頓和北京都希望這一事件能儘快“隨風而去”。

 

然而,僅僅釋放休養生息信號是不夠的。由於決策失誤及長達三年的新冠清零措施,中國領導人在國內外所承受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大。在此期間,各地官員借疫情防控之名,隨意把人鎖在家中或把輕症感染者長時間關在隔離中心,這都嚴重損害了人們對法治的信心。

 

最近,有關當局用了10來天時間,才確認億萬富豪基金經理包凡失聯,是在配合有關調查。無疑,在這些肆意妄為和無視法治的行為的背後,都是極左思潮在作祟。

 

因此,是時候重溫鄧小平當年的警示並重拾“不爭論”和“不折騰”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王向偉,出生於東北吉林。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學碩士。

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曾任《中國日報》記者,後在英國留學和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英文報刊《東快訊》任記者、編輯。1996年加入《南華早報》,2007年晉升為副總編輯,2012年出任總編輯。

2016年起擔任《南華早報》編輯顧問,於2022年10月底告別,2023年開始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重回香港踏上新聞教育的新征程,為所鍾愛的新聞事業教書育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