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愛真》科技教育——美國擊落氣球事件

愛傳媒/ 2023.03.01 12:03

黃愛真》科技教育——美國擊落氣球事件

黃愛真》科技教育——美國擊落氣球事件

【愛傳媒兒童與閱讀專欄】

科技時事閱讀

「我們先看一則新聞和一則深度報導,然後進行今天的討論。」開學的第一堂閱讀課,筆者以近期受矚目的新聞事件,開啟新學期的科技閱讀。我們首先閱讀一則二月上旬「美軍擊落陸氣球」相關新聞報導,及一則深度新聞分析。影像播放內容提到的關鍵詞,如氣球∕飛艇、民間∕國防氣象氣球、氣象氣球∕氣象衛星、美中關係(國防、政治、外交、新冷戰)記錄在黑板上,作為這堂科技閱讀討論預計帶到的觀念。 

 「這不是最近的新聞嗎?」同學發言。

 「是的。從新聞報導中,同學們看到什麼?」筆者問。

  「怎麼確定是中國的氣球?」、「為什麼氣球和國家安全有關係?」同學們紛紛提出各種疑問與觀察。筆者一一複述學生的發言。很高興部份同學有閱讀新聞的習慣及異於大眾媒體的看法。

  「同學們提出的疑慮,目前還難以釐清。這些相關的問題,我想用關鍵詞帶出基本觀念,同學們再來判斷?也可以追蹤後續的報導。」筆者說。

 

對話

 「影片中提到天上飛的是「飛艇」,一般新聞則用「氣球」。請問,這兩者有什麼不同?」筆者提問。

 「飛艇可以操控,氣球無法操控。」,「氣球和飛艇的燃料動力不同。」,「飛艇不會掉下來,氣球會掉下來」,「氣球不會掉下來,因為氣球裡的氣體通常比空氣輕。」,「氣球和飛艇形狀、大小不同。」,「飛艇的功能比較多、氣球比較少。」……學生們回應。筆者就學生們回應,與新聞資訊比對,釐清「美國領空上飛行器為飛艇,不是氣球。飛艇可以人為操控,並加裝太陽能板作為動力。」至於「為什麼使用飛艇監測氣象而不是用氣象衛星?」,同學們一致認為飛艇成本(時間、手續、金錢、人力、設備、繞行地球與監測等等)低。此為我們前一學期科技教育與生活關係的閱讀課程應用g

 接下來,對於氣象飛艇可否用在國防領域,我們也做了討論。「監測氣象,可以將氣象資料用在飛彈發射方向。」,「發動攻擊應該要先知道攻擊地點的氣候。」,「知道對手氣象,可以擬訂戰爭計畫。」看來,飛艇上的民間氣象資料,似乎也可用於國防。這一階段的小結「民用氣象飛艇功能對國防也有用處,兩者功能界線模糊。」

 接下來第三部影片,分析了美中關係因為飛艇及擊落飛艇事件後的影響與意義。

 

小結

 科技時事閱讀目的不在於預測時事走向,但卻能培養孩子對生活中科技的敏感。

 國中一節課大約可以討論一件新聞事件中的自然科學原理與社會科學意義,並和之前上課累積的科學知識串聯成為一個科技教育網絡。同學中本就有擅長科普者,透過合作對話可以擴展同學們的科技知識與科技想像視野。

 猶記得剛開始進行科技閱讀時,常常有同學反應,衛星等科技離他們生活太遠,雖然學生知道手機衛星導航、氣象衛星雲圖、地理課本上的空拍照等等,都來自於國家發展的重點科技,但仍覺得不具親和力。經過一個學期,每周一節課時事討論,期末約二分之一學生問卷顯示,整學期中印象最深刻的仍為科技閱讀專題。第二個學期一開始的科技閱讀討論,見到同學將背景知識,及前一個學期學習知識自然發揮,仍深深為這些非山非市學生感到慶幸,也期待未來如果學生順利進入職校,也能為他們開一扇新興科技視野的窗。

 

圖像出處:嘉義科學教育中心太空館展示。黃愛真攝影。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博士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