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這個在許多人心中,既遙遠又神祕的國家,不僅擁有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更是亞洲古文明的發源地,然而這裡的人民卻長期,飽受貧窮與疾病之苦,醫療資源更是嚴重匱乏,位於桃園的聯新國際醫院,從2007年開始前往尼泊爾義診,迄今邁入第15年,今天開始客家新聞推出《送愛到尼屋下》系列報導,採訪團隊跟著義診團隊,前進尼泊爾奇旺山區的小聚落,深入了解尼泊爾的醫療狀況。 引擎聲、喇叭聲不絕於耳,載著臺灣醫療團的小巴士,穿過車水馬龍的城市,一路向前。 記者 劉宜頻:「記者現在正跟著醫療團隊,前往位在奇旺的醫療中心,可以看到整趟路程,不僅要走過蜿蜒的山路,翻越好幾座山頭,在交通建設不發達的尼泊爾,整路也都像這樣搖搖晃晃。」 然而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頭,經過近5小時的車程,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來到奇旺的醫療中心後,醫療團隊短暫整理物資,再換上當地巴士,準備前往位於山區的小聚落CHOKI。 聯新國際醫院院長 許詩典:「這裡真的有需要派醫生來看,因為這裡走下去,大概要走2小時,那個山路很不好走,第二 他們又沒錢,所以我們才想說差不多2、3個月,就會爬山上來一次。」 懸崖峭壁相伴、瓦礫碎石相依,整趟路程險象環生,也讓車上的人心驚膽顫。 聯新國際醫院院長 許詩典:「我第一次來那時候,說實在我會怕,因為那下面就是,就是差不多1000公尺的懸崖,就是水,就很怕喔!車子會翻下去。」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抵達這次山區行動的目的地,得知臺灣醫療團要來,許多民眾一早就特地從其它村莊來看診。 看診民眾:「我從隔壁村莊,走差不多一個小時,到這邊看診。」 CHOKI村長 SHREE GURUNG:「醫療團隊對這裡有很大的幫助,他們很信任醫療團隊,並且感到很開心。」 根據世界貨幣組織2022年資料,尼泊爾人均GDP為1293美金,平均每月收入相當於臺幣3000多,醫療水準有如5、60年前的臺灣。 這次義診的山區,由於水資源以及電力取得不易,環境衛生不佳,導致許多孩童跟居民仍苦於皮膚過敏、濕疹、頭蝨等問題,更有許多長輩,由於長時間負重勞動,關節疼痛問題是家常便飯。 看診民眾:「我聽說有醫療團要來,所以來檢查,膝蓋痛跟關節痛的問題。」 偌大的空間,簡易區分成看診、領藥以及衛教區,每位志工各司其職,而在每包藥袋上,我們也注意到臺灣醫療團的小巧思。 護理師 邱夢蓮:「這邊的人很辛苦,沒有讀書的比例很高,所以院長用圖案,讓大家看得懂什麼時候要吃藥。」 簡單的符號,縮小語言溝通落差,背後全是日積月累的跨國援助經驗,臺灣醫療團遠赴尼泊爾,幫助尼國居民提升健康識能、降低疾病發生率,也為臺灣展現最好的國民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