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中美台關係正處裂解狀/李慶平

台灣好報/ 2023.02.28 17:13
新聞圖片 李慶平(前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席大西洋月刊的線上活動,首次提出台海發生危機,不是中國基於主權所稱的「內政」,這句話牽涉美國對台灣與中國大陸政治定位的問題。

美國對海峽兩岸問題,一直是依據美國的國家利益,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詮釋。1949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播遷台北,美國當時的態度是以國務院發表的白皮書為主,對國共的內戰採取「塵埃落定」後再議,也就是對中華民國政府採取放棄的態度。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改變對中華民國的態度,派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防止中共軍隊進攻台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也不得進行反攻大陸。美國在1950年至1951年間,曾發表「台灣地位未定論」,但中華民國外交部立即反駁,到1953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兩國關係開始穩定。

美國對中華民國的態度為何改變?是因中國大陸發動「抗美援朝志願軍」,在1950年10月進入北朝鮮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作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美國而言,是一個軍事對抗的敵人。

1972年2月28日美國尼克森總統與周恩來總理,在上海簽署「上海公報」,美國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上海公報」代表美國對中華民國態度改變,此時美國想用承認中華民國人民共和國來換取中國大陸與美國聯合對抗蘇聯。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國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並與中華民國斷交;此時美國對兩岸的態度是以「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及以後1983年的八一七公報為主。另一方面,美國則又由參眾兩院通過「台灣關係法」,維持與中華民國的經貿、文化、教育民間關係及出售防禦性武器給台灣。

華府與北京建交後,美國對中國大陸採取「接觸政策」,給予經濟援助、甚至出售軍備,也協助中國大陸進入WTO世界貿易組織,與世界經濟接軌。只有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美國採取若干年的軍事及經濟制裁。

美國對台灣,在1983年大陸與美國的「八一七公報」後,又對台灣提出六項保證,但並不公開。1990年後美國對海峽兩岸的態度是鼓勵兩岸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加強交流,維持台海和平。海峽兩岸間的事,由兩岸人民自行解決,美國不做調人。

2001年美國911事件後,發動反恐戰爭,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風暴波及全球及北朝鮮發展核武問題,皆需中國大陸的合作。雖然美國在1990年代已開始注意中國大陸的崛起問題,但中國大陸當時的GDP規模尚小,軍事裝備也不夠現代化。但到2010年中國大陸的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第一大世界工廠,同時也是第三大軍事強國,美國正式面對中國崛起所造成的難題。

美國歐巴馬總統在執政下半期,已有重返亞太的戰略,到2017年川普總統開始對中國大陸戰略,做了全面的調整,採用「遏制政策」,對中國大陸軍事、貿易、經濟、高科技、關稅做全面的圍堵與制裁,這代表中美關係已進入準敵對狀態。

2021年拜登總統主政,聯合四眼聯盟、亞太聯盟、印太聯盟,再加上原有的美韓軍事同盟、美日軍事同盟,進一步的圍堵、遏制中國大陸。

1979年美國探取對兩岸的平衡政策,到2017年為止已維持東亞和平近三十八年, 2017年後美國對台政策起了變化,加強對台灣的關係,提高對台軍售,美高官訪台,加上蔡英文政府的「抗中、反中、去中」政策,美國猛打「台灣牌」,美國也公然涉入台灣的內外事務。台灣成為美國遠東第一島鏈不可缺失的戰略據點,美國官員可能今年來台,在政府及立法院實習工作,派100到200士兵來台訓練國軍,國軍選派一營部隊赴美受訓。

美國參眾兩院的民主黨及共共黨議員,一致性的反中,這一現象,是近數十年來罕見。

國務卿布林肯認為台灣不是中國大陸主權的「內政」,此不啻是美國在國際法上,對兩岸朝向「兩個國家」的方向邁進。這是重大的改變,也就為什麼近年來美國對民進黨政府的台獨路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鼓勵台灣與中國大陸進行建設性的溝通及對話。

可悲的是蔡英文政府願全力配合美國,這是玩弄啓戰的火苖,置國家安危不顧,充當美國挑釁中國大陸的代理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三項公報」,已開始裂解,從而對「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做極端擴大解釋及運用,此一情勢發展,台灣正被驅策進入戰爭邊緣。(台美兵推示意圖)



【更多新聞】

  • 二二八的真相與關鍵(二)/陳兆熙
  • 二二八的真相與關鍵(一)/陳兆熙
  • 談蛋荒有貶有褒「改口」? 說實話最重要/張園欣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