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二二八的真相與關鍵(一)/陳兆熙

台灣好報/ 2023.02.26 23:40
新聞圖片 陳兆熙

228事件(見圖,翻攝維基百科)是臺灣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深遠,至今未消。造成這種深遠影響的原因眾多,其中對此事件”誤解”的影響力,可能更甚於”了解”。本文期望能以研究歷史的態度,澄清一些社會上對有關史實的錯誤認知「迷思」,還原真相,進而探討當時臺灣的環境與發生此事件的主要因素,設法了解當事人之處境與所作行為的原因,避免以個人現今的價值觀來評點歷史事件與人物。換言之,是只問 ”發生了什麼事情?” 和 ”為什麼會發生”?而將是非對錯等價值上的評論,留給讀者自行判斷。

壹、有關二二八的迷思與真相

有關二二八的迷思與真相,228事件研究者張若彤在深入研究第ㄧ手資料後,出版了《究竟228》及《原來228》兩書,指出現今社會對228事件存有的一些「迷思」。以下是參考張著,加上作者之補充,例舉社會上對228事件常有之誤解,以釐清真相。

迷思:228事件死亡人數達萬人以上,維基百科稱死亡人數估計在1萬8千至兩2萬8千人。
【真相】李登輝總統成立之「228事件紀念基金會」自1995年12月起至2022年一月止,接受受難者家屬賠償申請,每一死亡或失蹤者的家屬,可獲新臺幣6百萬元的賠償金。在長達26年間,獲得賠償的死亡案件計686人,失蹤案件計181人,兩者共計867人。由於受難者,尤其是臺籍受難者,現今無親人能申請此賠償金者,必極有限,因此可推知228事件實際死亡之臺籍人數,縱使比867人稍多,也絕不會離譜到數千甚至上萬人。

除臺籍人士外,228事件也有眾多外省籍人士死亡。據當時政府公佈的數字:外省籍死亡432人,失蹤85人,共計517人,其中有127人為軍職。這些人家屬後來因不在臺灣,所以「228事件基金會」的賠償對象中,沒有這些人的家屬。

迷思:228事件的導火線,是專賣局查緝私菸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
【真相】當時被人追打的不是民眾或煙販,反而是緝私的專賣局稽查員與隨行警察。那時臺灣的最高行政長官陳儀是禁止稽查人員執行任務時攜帶槍枝的,違規攜帶槍支並用槍柄打傷煙販以及誤殺路人的兩位查緝員,經司法審判後,分別被判了4年6個月及死刑(上訴後改判為10年)的重刑。反之,示威鬧事、闖入政府機關及私宅、毆打外省公務人員的鬧事群眾,卻因政府顧及特別環境而被「不追究個人責任」或「無保釋放」。

迷思:228事件的起因是「官逼民反」。
【真相】官逼民反說,無法解釋為什麼臺灣的農民與工人並沒有參與動亂,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暴民不只是攻擊官署,還要針對性的攻擊外省人。

迷思:外省人壟斷權位,臺灣人因為不會講國語而被歧視,難以擔任公職。
【真相】 臺灣光復初期,有大批從事公職的臺籍人士離職。陳儀為了增加臺籍人士在政府工作的機會,曾七彎八拐地想出一些不違反既有法規的變通辦法,使臺籍人士能具有符合從事公務的資格與技能。例如為了補救臺籍人士因中文不好,無法勝任公務,陳儀大量開辦在職中文補習,經過種種努力,臺籍公務人員的總量瞬間膨脹。日治時代末期臺籍公務員佔總督府全體人員的55%,到了228事件發生時,擔任公職的臺籍人士已佔「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以下簡稱「長官公署」或「公署」) 全部工作人員的74%。其中尤以中高層的薦任和簡任數量,更是以10倍、甚至百倍的比例成長。

長官公署又創辦了訓練專業師資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即現今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並試圖將「臺灣大學」規劃為培育中高階公務人員的學府。

上述事實,否定了長官公署在職務上歧視臺籍人士之迷思。二二八事變後,接替公署的臺灣省政府,其全部工作人員雖然有所增加,但是省籍比例,基本上與公署時期相同,無大改變

迷思:陳儀來臺後追究臺灣人的政治忠誠,限制參加過「皇民奉公會」者擔任公職。
【真相】二戰結束後,中國政府依照「懲治漢奸條例」發動大規模的清洗漢奸活動。截至民國36年7月底,中國全境有27,424件起訴案(ㄧ案可能有被告多人),被科刑者有26,970人。但在台灣,由於陳儀將檢舉「漢奸」的期限定為短短的兩週,逾期不受理,以致「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以下簡稱「警備總部」, 總司令由陳儀兼任) 只收取了335案。經審理後,逮捕了41人,佔全國科刑人數的千分之1.5。其中有辜振甫、林雄祥、許丙等知名之士,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兩個月至一年十個月不等,後又再減刑。

迷思:來臺的外省官員普遍貪污腐化。
【真相】陳儀個人生活簡樸,不慣奢華,非分之財,一介不取,兩袖清風,無論敵友,幾乎無人對他的清廉有所質疑。

日本吏治的優良舉世聞名,一般而言,無論在公務人員的操守上或行政效率上,都非當時中國吏治可相比擬。臺灣光復之初,民眾在日中吏治兩相對照之下,優劣自分。對大陸來臺公務人員的素質,本即易有不滿。火上加油的是,當時許多媒體報導的臺灣官員貪污案,是共產黨宣傳系統在上海發佈的,內容往往不實,更影響了公眾視聽。現今許多學人,大量引用這些共產黨的宣傳資料來討論二二八事件,益發導致誤解。

此外,臺灣長官公署高級人員中,最著名的貪汙案件為貿易局長于百溪及專賣局長任維鈞案。1946年8月「閩臺區接收處理敵偽工作清查團」人員赴臺視察,鼓勵無論何人均可密告。于百溪與任維均遭到密告,被陳儀停職,後經司法機構調查,兩人都沒被起訴,還了他們清白,可見當時誣告風氣之盛,自然也影響了人民對政府的認知與觀感。

迷思:國民政府掠奪臺灣的物資。
【真相】二戰結束後,由於美國不願意讓日本負擔戰爭賠款,因此將海外的公私日產充當戰爭賠款,賠給了中華民國,回到中國的控制,並非政府掠奪。

迷思: 公署強制收購民間開採的煤。
【真相】自民國35年3月開始,就有中外媒體指控長官公署延續日本在臺灣的殖民政策,以低廉價格強制收購民間開採的煤。實際上公署於完成對石碳業的接管後,所下的第一個指令,就是廢除日本時代遺留的石碳統制政策,而且還加碼保護戰後剛剛復甦的煤礦業者。

迷思: 長官公署腐敗,日產被高官分贓。糧食被政府囤積,米荒嚴重,但官員還忙著將食品及糖等民生必需品走私外地。
【真相】臺灣光復後日人離臺,留下大批日產,行政長官公署計畫將無人購買的房屋,由公家統一收購經營,引起某些人士之不滿。但他們不滿的原因,不是公署要出售日產房屋,而恰好相反,是反對由政府出售日產房屋,阻礙了他們生財的機會。

此外,從日人手中接收物資和大宗米糖,轉而運出省境的,不是官方而是民間。自民國34 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至10月25日臺灣光復前的空窗期,日本人將存糖大量賣出,總數近13萬公噸。陳儀剛到臺灣不久,就發現糧荒嚴重,他首先向中央說明臺灣米不足以自給,拒絕將臺灣米接濟大陸各省,隨後還透過糧食部,反過來請福建省接濟臺灣米20萬石。此外陳儀還採取措施,嚴防囤積走私,在228事件爆發前未久,就ㄧ連破獲20多個囤積米糧大戶。查獲民間非法囤積米47萬斤,走私米130萬斤,另又查出板橋大戶林家所擁有的林本源行,囤積了54萬斤米的大案,但案件尚未及處理, 228事件就爆發了。

迷思:陳儀實行公營制度,企業公營者太多,與民爭利,民間游資沒有出路,引起人民普遍不滿。
【真相】臺灣光復後公署接收865個日產企業,其中除392個公營外,其餘473個都公開標售。但直到228事件發生前,僅賣掉了25個,可見民間游資並無過多現象。而且幸虧有公營企業,可以將其收入來補助政府行政費用,否則政府就難運行。就拿1947年臺灣的歲入預算來看,公營事業的收入即佔42.7%,專賣收入亦達24.3%,兩者佔政府總收入的三分之二,而稅收僅佔27%。如無公營事業及專賣收入的話,勢必要大幅增稅,此非人民所能負荷,定會引起極大民怨。

迷思:1946年4月臺灣南部爆發嚴重的霍亂疫情,由於政府疏忽防疫,引起民間不滿,助長了228事件的動蕩。
【真相】正是因為政府強硬防疫,限制了部分人士的一些自由,引起他們對政府的不滿,成為導致228事件之助因。例如嚴厲禁止捕售漁貝類,增強對進出口船隻之防疫檢查,以及封鎖布袋港口等杜絕霍亂根源的措施,影響了部分人士的利益,招致不滿。

迷思:長官公署牽親引戚
【真相】臺灣光復,絕大多數日籍人士在短時間內被遣返回國,在公家機構基層服務的臺籍人士,也有許多人離職。當時從事公職,待遇並不優厚,加上符合從事公務條件的臺籍人士不多,所以出現了舊人難留,新人難招的情形。於是機關中有人動用人脈,從親人學生老部屬中,找那些符合資格者,勉強出任,把場面撐起來。用這種牽親引戚方式來因應人力不足者,其實還是以便於就地取材的本省籍人士為多。

至於陳儀本人,他來臺時,有外甥(親姐之子)丁名楠同行,擔任秘書。丁君畢業於西南聯大,來臺前就讀清華大學研究所,來臺約1年後,被派任臺南市曾文區區長,以陳儀當時在臺權勢之重及丁本人學歷之高,而陳儀僅派他至南部基層服務,這種無論親屬,一視同仁的態度,縱在今日臺灣政壇亦屬難得。

貳、日本戰敗後的臺灣

二戰結束, 日本投降, 臺灣回到中國懷抱, 但當時這個寶島, 經日本政府長年獲取物力人力以支援戰爭, 加上遭到美國飛機猛烈轟炸, 乃致凋敝不堪,其嚴重程度, 只需略舉一二, 即可測知全貌。

高雄港的倉庫有90%受損。全港16座起重機, 僅有兩座可用。港內更有16艘沈船, 共計6萬噸。基隆港倉庫全部受損, 棧橋全部損毀。港周邊沉船共五艘, 起重機全部受損。臺灣光復1週年, 京滬記者代表團抵達臺南後, 見到「臺灣受戰爭破壞之嚴重, 50%以上的建築皆夷為平地」。

島上許多工廠礦場, 因遭轟炸破壞, 人員離職, 無法運作。以臺灣鐵路系統為例, 路基坍塌, 涵洞堵塞, 枕木腐朽者逾半, 橋樑損毀共計有1412個孔。全線機車222輛, 超齡者約佔三分之二, 損壞不能使用者佔半數。客車428輛, 超齡佔半數, 損壞不堪使用者計兩成。全線貨運篷車中, 漏雨者達八成, 以致無法裝運糖、肥料、水泥、稻米、鹽等大宗貨物。

日月潭第一、第二發電所之變電設備全被炸毀, 供電量劇減。在積極搶修下, 到1945年年末, 才恢復了22%。

1945年8月15日以前, 臺灣銀行的鈔票發行額為14億元。最高面額為百元券, 15日以後, 日本政府將發行額急增至23億元, 同時也出現了千元的面額。日本官吏的薪津, 在戰爭結束前, 又由日本國內運抵臺灣, 一次加發6個月, 致使大量鈔票進入, 通貨膨脹更為嚴重。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5年10月接收了一個滿目瘡痍、資源匱乏的臺灣。那時臺灣農產值只有1937年的49%, 工業產值還不到33%, 更不幸的是, 由於中央政府能給于臺灣之協助極為有限, 公署治理臺灣所面臨的挑戰, 可謂空前。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重要施政
在澄清一些有關228的迷思後, 我們發現行政長官公署並非如一般傳聞中的腐敗顢頇。為了對公署的施政有較多了解, 我們再舉出這個機構自1945年10月開始運作起, 至1947年發生228事件止, 所辦理的一些重要事項。

1、遣返日軍與日僑
公署與美國合作, 將在臺灣的50萬日籍人士(其中三十萬為軍人)在三個月內順利遣返日本, 極有效率。

2、接回臺籍日兵
接回流落在大陸和南洋各地的臺籍日本兵176,879人。

3、辦理接收及重整工作
重新建構臺灣的行政、立法和司法體系、恢復大中小學上課、修建全島因遭轟炸受損的基礎建設及各公營工廠等事物, 負起重整臺灣, 維持民生的重任的

4、推行民主政治
1946年,長官公署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舉行了各鄉鎮市(縣轄)民代表選舉。這是臺灣經歷的第一次普選活動,約有240萬宣誓公民參與投票。選出鄉鎮市民代表後, 再由這些基層民意代表互選出各縣市(省轄)的參議員, 最後由縣市參議員選出30名省參議員。參選省參議員者高達1180人, 可見在日本統治51年後, 臺灣人民參政意願高昂, 極盼能夠當家作主。

5、開放報禁
臺灣光復之初, 只有《台灣新生報》一家報紙, 到1947年初, 在這短短約一年時間中, 全臺正式登記之報紙雜誌已達36家, 人民充分享受新聞與言論之自由。

6、積極培訓臺籍公務人員
成立「省訓團」、「勞動訓練營」、「警察訓練所」三個人力培訓機構, 大量招訓臺籍青年。目的在迅速培訓能夠擔任公職的人員, 使他們有機會服務桑梓, 以補政府人手不足之困。

7、組合企業
由於臺灣光復後財經因無法獲得中央的補助, 公署須尋求收支平衡, 自給自足, 遂施行企業公營與統籌貿易等措施, 將企業依性質分為:國營、省營、公民合營與私營四類 。需要大資本或眾多人力的企業, 由政府經營或公民合營。同時設立貿易局, 由政府統一辦理對外貿易事宜。此外尙延續了日治時代的專賣制度。在施行這一連串的措施後, 政府稅收僅佔年度總開支的四分之一, 其餘均由公營事業與對外貿易的盈收支付, 極大程度的避免了增加人民稅收的負擔。

8、獨立貨幣
在臺灣發行獨立的貨幣「臺幣」, 並禁止大陸法幣在臺灣通用。另又拒絕大陸金融機構在臺灣設立分行, 使臺灣在金融上自成體制, 以求減低大陸金融混亂對臺灣的影響, 抑制通貨膨脹, 促進臺灣經濟發展。

9、放租公地
臺灣光復初期, 農民佔人口50%以上, 而其中又約有70%為佃農, 他們向地主租地耕作的平均租率, 多為地主55%, 佃農只有45%. 且租賃契約大多為不定期約, 地主退租往往比加租更令佃農痛苦。

1947年1月公署公佈了臺灣省公有土地放租辦法, 將公有土地配給有耕種能力的農民耕種, 政府收租率一律以正產物全年收獲總量之25%為準, 尚不到私人地主收租率的一半, 且租期至少5年, 佃農獲得保障。

10、抑制米價
戰後的臺灣糧食供求, 一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市面上的米價節節上升, 自民國34年12月至35年3月米價漲了約6倍。長官公署特別設置了一個「糧食調濟委員會」來應對此問題。米價高漲的原因眾多, 最主要還是大戶米商囤積走私, 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逼囤積及走私者現形, 米價漸趨平穩。

11、建設文教
重視文教, 全省歲出中約25%花在教育與文化方面。光復不到兩年, 臺灣學齡兒童的就學率, 就由日據時代的71%, 增加到82%以上。公署又成立了「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以培育中學教師, 同時成立「臺灣省編譯館」編印中小學教科書、辭典和世界名著等讀物, 以推廣中文與國語教學。

12、撲滅霍亂
上文提到臺灣於民國35年4月間發生霍亂, 疫情分別由基隆與臺南地區蔓延, 猜測細菌是由船隻從海外帶入。公署採用了包括注射疫苗、封鎖港灣、船隻消毒、強化檢疫、禁售冷飲等各種措施防疫隊最後在封鎖港口, 全面禁止百噸以下船隻來臺等措施下, 疫情才獲控制, 到11月時, 完全撲滅。總計全省共發現了3809病例, 有2210人因病死亡。(未完待續) 


【更多新聞】

  • 二二八的真相與關鍵(二)/陳兆熙
  • 談蛋荒有貶有褒「改口」? 說實話最重要/張園欣
  • 懐念馬紹章海基會副董事長/汪誕平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