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簡秀枝》朱宗慶改寫《鱒魚》圓病兒遺願

愛傳媒/ 2023.02.26 05:30

簡秀枝》朱宗慶改寫《鱒魚》圓病兒遺願

簡秀枝》朱宗慶改寫《鱒魚》圓病兒遺願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鱒魚》,成為癌末病兒的對抗病魔的凱旋歌,音樂翻轉了堅強母親的人生觀,她衷心感謝朱宗慶打擊樂團為她與兒子圓了大夢。

     2月22日「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中華民國分會」邀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前董事長朱宗慶在華山文創園區演講,大半生悠遊於打擊樂、藝術行政與教學的朱宗慶,除了淘淘不絕細說往事,也播放一些影片,其中有一則紀錄音樂圓了抗癌男孩夢想的感人故事,讓與會聽眾,為之動容不已。

     演唱會後,央求朱宗慶董事長把影片再分享給我,回到家反覆觀賞,感動不已。我心裏十分好奇,為什麼住院500天的小男孩,在生命結束之前,會渴望聽到朱宗慶打擊樂團為他演奏《鱒魚》?!

    在追蹤樂曲的過程中,最後從YouTube 找到1969年版的錄音,當年才子佳人完美的《鱒魚五重奏》,令人嘆為觀止。

     一、我們還可以為病兒做些什麼!?

    故事發生在1995年的台北榮總醫院,朱宗慶親自率領「朱宗慶打擊樂團」在大廳為癌末小男孩李典儒演奏《鱒魚》,小男孩在家人與醫護人員陪同下,聆賞演出,不多久含笑逝別留下淒美感人畫面。

     朱宗慶董事長舊影片重播,他想證明音樂的魅力無法抵擋,該樂團克服所有困難,使命必達,圓了小男孩與母親的心願,用音樂傳愛,成為他推廣音樂的核心價值與目的。

   影片一開始,跳出憔悴的母親廖素禎,她語帶感恩,娓娓細訴當年以音樂為兒子圓夢的經過。

    以前,她們住高雄,朱宗慶打擊樂團在高雄招生,她的兒子參加「兒童先修班」,是第一屆學生,孩子很喜歡上課,回到家也喜歡敲敲打打,把課堂所學,帶回家練習,他勤於練習,也敲打得有模有樣,順利畢業,從此喜歡上好聽的聲音,尤其對音樂特別有感覺。

    身為母親的,樂在心底,希望給兒子找更多相關課程,希望他把音樂帶入生活。但好日子沒有過太久,命運跟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好端端的兒子,被診斷出罹患惡性腦瘤。

     剛開始,她還以為,孩子很強壯,只要好好治療,會否極泰來,還他健康。但是一進醫院,沒有回頭路可走。超過500天的住院歲月,兒子日漸憔悴,音樂成為母子相依為命,唯一的安慰。

    兒子在發病之前,他們正好學會一首西德民謠,叫《鱒魚》。在醫院她們母子一起哼唱,隨著兒子病情的加重,媽媽每天唱那一首歌陪伴兒子,從兒子睜著眼睛看她唱,到後來只有閉目聆聽。母親無怨無悔,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故意把小鱒魚唱得可愛,而把漁夫唱得咬牙切齒。

    然而,眼看著兒子越來越虛弱,快要走到生命盡頭,心想兒子喜歡音樂,曾經從「朱宗慶打擊樂團畢業」,能否為他完成最後心願—能不能邀請「朱宗慶打擊樂團畢業」為兒子演奏《鱒魚》,當作他對抗病魔的凱旋歌!?

    這樣的動機一升起,她扒在兒子耳邊跟他說,她可以感受到兒子的善意回應,是熱切期待的。但她一想到「朱宗慶打擊樂團」是那麼知名的大機構,朱宗慶本人日理萬機,又那麼繁忙,怎麼可能理一個小屁孩,猶豫不決。

    日後,兒子的狀況時好時壞,有二、三次情況嚴重惡化,整個容顏非常難看,幾乎呈現出死像,但每次好像又又驚無險,勉力撐了過去。

    她察覺,兒子想聽《鱒魚》演奏的心願未了。

    於是,她鼓足勇氣,輾轉向「朱宗慶打擊樂團」提出那樣的望想,但她自忖實現的可行性不高。

     沒想到,「朱宗慶打擊樂團」很快就有了回應,他們願意思考如何幫忙,後來她才知道,《鱒魚》是五重奏,以弦樂與鋼琴,從來沒有專為打擊樂器寫的譜。

    很快地,朱宗慶帶著樂手,把小男孩的心願當作一件重要的演出,洽接醫院,研究場地,更重要的,改寫樂譜,並利用一星期時間,把臨時編寫的曲譜,熟練起來,同時達到全團合奏的效果。

    演出當天,榮總大廳擠滿了人,不只小男孩出席,還有許多病患、醫護人員、看病民眾、媒體,朱宗慶親自領軍,當架好樂器,全體團員一字排開,以90度的大鞠躬,向對抗病魔的小鬥士致敬,非常富儀式性。

    朱宗慶並親自解說曲目,德國作曲家與作詞家的傑作,是首五重奏,即大中小提琴以及低音大提琴、外加鋼琴,該團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從改編、練習、合奏,用最大的誠意,讓不可能的任務完成,一圓小鬥士與母親的心願。

     小男孩安靜聆聽樂團演出,最後安詳辭世。堅強的母親,當天沒有掉下一顆眼淚,勇敢地握著兒子的手,告訴孩子,他是勇士,而樂團奏出的每一顆音符,都在頌揚他的勇氣,是《鱒魚凱歌》。瀕臨死亡的兒子,顯然非常喜悅與感動。

    音樂會結束,記者湧上來「照顧孩子這麼久,最讓你難過的是什麼?!」第一個問題,,就把ㄍㄧㄥ得緊緊的母親問哭了。是的,兒子住院超過500天,看著他日漸凋零,日日夜夜不斷地自問,「我還可以為兒子做什麼!?」

     平靜送走了兒子,讓孩子解脫病痛與折磨,飛向藍天白雲,𨍭世投胎。而她,因為那場音樂會,人生觀從此被翻轉,她向朱宗慶表達最誠摯敬意與謝意,放下悲愁,也寬恕自己,迎向眾生,努力找一些快樂的事,回饋社會與大眾。

    廖素禎不時仰望天空,與天上的兒子對話,媽媽要謝謝你,你豐富了我的生命!

       《鱒魚》的 歌詞,這樣寫的:

明亮的小河裏面,

有一條小鱒魚,

快活的遊來遊去

像箭兒一樣。

我站在小河岸上,

靜靜地朝它望。

在清清的河水裏面,

它遊得多歡暢。

 那漁夫拿著釣竿,

也站在河岸旁。                  

冷酷地看著河水,

想把魚兒釣上。

我暗中這樣期望,

隻要河水清又亮,

別想用那釣鉤

把小魚釣上。

 但漁夫不願久等

浪費時光。

立刻就把那河水弄渾

我還來不及想,

他就已提起釣竿,

把小鱒魚釣到水麵。

我滿懷激動的心情

看鱒魚受欺騙。

二、樂壇佳人才子齊聚 經典傳頌歷久彌新

    《鱒魚五重奏》(The Trout Quintet),又稱《A大調鋼琴五重奏》,是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所寫成的室內樂作品,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首鋼琴五重奏樂曲。

    其中第四樂章的變奏曲主題,正是取自舒伯特於1817年創作的同名歌曲《鱒魚》(目錄第550號)。

《鱒魚》原本是一首詩,由18世紀德國詩人丹尼爾·舒巴特(Daniel Schubart,1739-1791)所作。舒巴特因反抗專制政權而遭囚禁,在牢獄中寫下該首詩,揭露統治者的邪惡與殘暴,同時對自由升起熱切渴望,埾堅信自由民主終將取得勝利。

    舒伯特將這首詩,譜成歌曲《鱒魚》,再將之變奏譜寫成五重奏的第四樂章。 《鱒魚》五重奏全曲於1819年完成,當時舒伯特只有22歲,受富有的奧地利贊助商兼業餘大提琴家西爾維斯特·保姆加特納(Sylvester Paumgartner)所委約創作。不過,該曲在1829年,即舒伯特去世後一年才出版。

    《鱒魚》五重奏的樂器組合是獨樹一格的:鋼琴、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其中,低音提琴甚少作為室樂作品的樂器,但舒伯特卻以它取代了慣常的第二小提琴手。

    該曲的藝術歌曲,是從德文「Lied」翻譯而來。原是12世紀以來,以德文詩為歌詞的歌曲。以後在18世紀末及19世紀,歐洲文學上和音樂上的浪漫主義先後興起,使得藝術歌曲也迎來了最為繁榮的時期。

     舒伯特作為早期浪漫派作曲家,注重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創作了6百餘首歌曲,其中大部分是藝術歌曲,其中不乏經典之作。

    全曲分為五個樂章:

* 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典型的奏鳴曲式結構。

*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

* 第三樂章:詼諧曲,急板(Presto)

* 第四樂章:主題及變奏曲,小行板(Andantino)-稍快板(Allegretto)

* 第五樂章:絕對的快板(Allegro Giusto)

    該曲曾被選入中華民國的小學音樂課本,以及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音樂鑑賞》課本中。英國的電視台的情境喜劇《等待上帝》(Waiting for God )使用了《鱒魚五重奏》第五樂章開端的音樂作為其主題音樂。美國電影《福爾摩斯:詭影遊戲》中莫里亞蒂教授在片中演唱《鱒魚》。台灣甚至有很多山寨機以此曲作為鈴聲。

    有關YouTube 的《鱒魚》紀錄片,包括《鱒魚五重奏》全曲,取自1969年在倫敦演出的音像。

    演奏者都是當時的才子佳人,後來都輝煌騰達,在樂壇佔上重要一席地。5大巨星凝結成音樂史上真善美的𣊬間,54年後的今天,仍然動聽悅耳,令人回味無窮。

    他們分別是:

    1、鋼琴: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1942-)

    2、小提琴帕爾曼(Itzhak Perlman,1945-)

    3、中提琴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1948-)

    4、大提琴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1945-1987)

    5、低音大提琴祖賓·梅塔(Zubin Mehta,1936-)

   《鱒魚五重奏》的第四樂章,即以歌曲《鱒魚》的旋律為主題的變奏曲。歌曲的大意是,人心不古,善良與單純,往往被暴力與邪惡所害。

     音樂一開始,以小提琴為主奏,輕快活潑,描繪了深山溪流中自然悠遊的小鱒魚,帕爾曼當時才25歲。這位猶太裔,公認是繼海菲茲後,當今世界小提琴巨星。

    接著第一變奏,由鋼琴主奏,當時演出的鋼琴家是巴倫波音,也才28歲。他也是猶太裔,當今已是名利雙收的顯赫指揮家與鋼琴家,他的神乎其技,音色清徹悅耳,弦樂貫穿著六連音的琶音,彷彿小鱒魚在清澈的水中,歡喜跳躍,悠然自得。

    第二變奏,由中提琴主奏,大提琴演奏副旋律,鋼琴則像回音一樣,補充在每樂句的空間,滴水不漏。小提琴以六連音連續進行,時而急追,時而用琶音,上下翻騰,描繪小鱒魚在水中遊動,另一番風味。22歲的中提琴家祖克曼,以色列出生,他已經是「世界十大小提琴家」僅存的3位之一。

    第三變奏低音大提琴與大提琴主奏,渾厚沈重的音樂,似乎讓感受到漁夫的腳步聲。34歲的祖賓·梅塔是印度裔猶太人小提琴家,目前也是當今最具國際聲譽的指揮家之一。

    在該樂段中,鋼琴奏出一連串32分音符的上下翻滾的音型,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著痙攣似的節奏音型。

    第四變奏,和弦,哀傷的情緒,一開始就透過兩個強音奏出,六連音和激昂跳進的音調,在不同的聲部中交替。

    漁夫把水攪混,被鈎起的小鱒魚痛苦掙扎著陣陣哀傷,讓人不忍。

    第五變奏,大提琴主奏,大提琴奏出對小孩鱒魚的同情與憂傷,25歲的杜普蕾全身都是戱。杜普蕾表情,加上大提琴的悲鳴,如癡如醉,渾然天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杜普蕾以她美得無以復加的才華魅力,在大提琴世界劃下一道炫目耀眼的光茫,28日因病被迫告別樂壇,彷彿隻撲火的飛蛾,留下淒美、但永遠年輕的容顏,以及天忌英才、紅顏薄命的長長嘆息。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