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陽》黃埔百年系列報導~百年黃埔與兩岸關係之探索:「俄烏戰爭」周年的省思與啟示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一場影響歐洲安全發展及美中博弈延伸的「俄烏戰爭」,在2023年2月24日,剛好屆滿一年;在二戰後,國際戰火不斷,煙硝難止,無論越戰、韓戰、以阿戰爭、美伊戰爭、敘利亞戰爭,還是當下進行式的「俄烏戰爭」,幾乎無一不是由美國主導興起,或者背後支持介入的戰爭;有許多國際學者專家指出,這場戰爭正揭露美國藉其削弱歐盟力量的深層手段;接續而來的,恐將是藉製造兩岸「台海戰爭」,藉以抑制疾速崛起的中國大陸,進而維持美國世界霸權的目標;姑且不論道德、仁義,單從國家利益來看,美國的戰略設計堪稱完美,只是苦了戰火荼毒之生靈,可悲的是製造兵鋒仇恨的國家與政客,仍妄圖鋼索冒險博弈,而無視人類的苦難。
「俄烏戰爭」與「台海衝突」省思
要辨識這場「俄烏戰爭」是否攸關台海安全?我們不妨深凜宋朝蘇轍在其所撰《六國論》文中所述:「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的精義。今日「俄烏戰爭」勝負關鍵,豈僅只限俄、烏兩國單純的軍事較量?而兩岸的和平安全,又豈能全然冀望於美國是否對台的軍事援助?
睽視「烏俄戰爭」的肇生,乃在於以歐美為主的西方國家,並沒遵守1994年其與俄羅斯所簽訂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該備忘錄主要內容,係嚴禁西方或俄羅斯單獨一方強化烏克蘭軍事力量,以造成對雙方的軍事威脅。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卻以不斷東擴刺激俄羅斯,美國更在2014年發動「橘色革命」,推翻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並暗允之後親美的澤倫斯基總統加入北約,誘迫俄羅斯普京出兵,終至釀成戰爭。
如果仔細觀察這場「俄烏戰爭」,竟發現其與美國在兩岸為「台海衝突」所設下的預設陷阱,可說如出一轍。自2018年以來,美國即增強「美中博弈」中的台海衝突進程步驟,通過一連串如:《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19台灣保證法》、《台北法案》、《2023財政年度的撥款法案》等;另從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蒞訪台灣,到傳聞於今年新任眾議長的麥卡錫亦將訪台,更引發台海局勢高度緊張;而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則早就陸續於2019年底,以通過臺版的《反滲透法》及《國安五法》向美國交心,除繼於2022年底積極把台灣3奈米晶片廠遷到美國,更在2023年元旦宣布「台灣兵役延長至一年」,隨後並同意美國將「陸上機動布雷系統」佈防台灣,為美國所預前設定的「台海戰爭」,鋪下可能的引爆點。
統、獨是美國操控兩岸關係的槓桿
國際及兩岸關係,變化萬端如棋局,既如亂石崩雲,驚濤駭浪,又似秋波湧起,風雨驟變;時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時而溪雲乍起,日月沉閣;可說悲歡交錯,一驚一咋,皆在瞬間。兩岸風雲80年,從漢賊不兩立到交流合作;從和平共處到緊張對峙,可說跨越了兩個世紀的縱橫疊置,撲朔迷離,讓人目迷五色,猶若置身於「夫難平者,事也⋯凡事如是,難可逆見。」的三國紛擾困局。
窺視上個世紀(20)逾一甲子時間,決定兩岸到底是「一國」,還是「兩國」,竟都非兩岸主觀意願所能主導與決定,而是由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世界霸主來指點江山;當前兩岸對國家的主權與安全論述,可說隨著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而跌宕起伏。雖說美國在1972年,由當時尼克森總統與中國大陸簽訂「上海公報」,確定了美國迄今仍對兩岸的「一個中國」政策;但不可否認,隨著邁入21世紀後的美國霸權力量下墜,與大陸疾速崛起現象,讓「一個中國」政策轉換成為美國對中國玩弄博弈的籌碼。
根據曾任美國甘迺迪、詹森時期的國務卿魯斯克,其在回憶錄《如我所見》(As I Saw It)中,形容先總統蔣公是一個十足民族主義堅定的人;蔣中正明白告訴魯斯克,他雖反對共產黨,但絕不同意美國人用核子武器攻擊中國大陸;連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期間,美國艾森豪總統亦曾一度考慮使用核武對付中共時,蔣中正乃指派時任國防部長的俞大維與美國協商,美台雙方達成僅以消耗戰方式對中共進行空戰,而避免動用原子彈;最後甚至連魯斯克代表美國政府提議的「兩個中國」模式,亦遭蔣斷然拒絕。
由此可知,在蔣公的心理,共產黨是要反的,但分裂中國卻是絕對不行的,兩岸得在堅持中國統一的立場下,由各黨較量爭鋒,以決定最後由誰帶領中國迎向未來才行;只是如今,在台的國民黨普遍受民進黨的挾持,只要提中國,好像就是賣主求榮,只要談統一,好像就是居於人下;殊不知「中國」與「統一」,正是國民黨總裁蔣公昔日籌建黃埔軍校時,其所念茲在茲的革命精神之所倚。
慎戰、避戰的國防戰略思考
回顧1937年,蔣公領導具備黃埔精神的國軍,係在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後,猶在廬山宣誓:「不到最後關頭,不放棄和平。」的理念,唯日本未能聽從止戰的呼籲;蔣公被迫以犧牲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進行一場軍力懸殊的「上海淞滬會戰」,方得以在「用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下,為中國爭取籌措抗日的資源與時間,並成功延遲阻礙日本原欲快速贏得侵華戰爭的野心,而獲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今日,中華民國在以小博大的兩岸情勢中,實亦當汲取昔日黃埔的慎戰思維,以「時間換取空間」,以「和平爭取時間」,以時間爭取大陸對自由民主理念的融入,才能讓兩岸人民得以同時搭上「復興中華」這列新世紀的偉大理想列車。
綜觀我國防戰略,從2003年的「預防戰爭、國土防衛、反恐作戰 」,到2008年的「預防戰爭、國土防衛、應變制變、防範衝突與區域穩定。」雖因受國際氣侯重大變遷及中國大陸崛起影響而調整,但其間隱含的戰略內涵,實仍遵循2千年前《孫子兵法》所云:「上兵伐謀」的慎戰思維,換成今日的新解,就是以「避戰」為優先。
但所謂「避戰」,並非逃避戰爭,而是用談判、合作、交流,甚至制度分行的兩岸主權統一等非戰爭方式,以避免實施戰爭手段解決兩岸問題;但到了民進黨2016年二度執政時,不僅在政治單方面撕毀國民黨主政時好不容易建立的「九二共識」,更調整軍事戰略為「防衛國家安全、建制專業國軍、落實國防自主、維護人民福祉、促進區域穩定。」
從表面看起來,台灣這個軍事戰略指標雖仍置於防衛國家安全上,但顯然已揚棄「避戰」思維,而傾向「不畏戰」的概念傾斜。以至出現貴為行政首長之尊,竟在國會廟堂之上,爆出「寧以掃帚對抗中共之敵」的無知狂妄之語;這種「不惜一戰」的躁進,非但將台灣墮入等同「俄烏戰爭」中的險境,更陷入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贊》中所云:「⋯奮其私智而不師古,⋯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豈不謬哉!」的困境;這與當年黃埔國軍抗日那種不得不「以戰圖存」的慎戰思維,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檢視我國外交戰略選擇,無論是之前馬英九的「親美、友日、和中」,或是蔡英文的「親美、拉日、抗中」,兩岸和平的實踐,其關鍵都脫離不了「美國支持、中共理解,國內共識」這三個條件;單獨企以「抗中保台」只是緣木求魚,火中取栗而已。觀「俄烏戰爭」的肇生與衝突不斷升級,除美國欲藉此戰削弱歐盟力量的原因外,還在於他們彼此捨棄同是斯拉夫民族的合作優勢,而急於用表面的民主、共產制度去選擇分離俄烏兩國存在不可分隔的傳統歷史,加上烏克蘭後期積極推動「去俄化」及加入「北約」,以至形成對俄羅斯的戰略威脅,終招致戰爭興起,而為俄烏兩國人民帶來災難,台灣豈能不慎以審度。
領悟「愼戰救亡」與「避戰圖存」真諦
中國《道德經》有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在21世紀的殘酷國際競獵中,無論是伊拉克或敘利亞,不論是阿富汗或烏克蘭,可憐的百姓,終究只能淪落為無辜的芻狗,中國元朝張養浩《山坡羊》詩中有謂:「城池俱壞,英雄安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許,只有深陷戰火中的百姓,最能深刻體會,兩岸執政者均當慎思。
此刻,在「俄烏戰爭」屆滿周年之際,我們再審思前文所提《六國論》開卷之語:「⋯余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力,十倍之地,發奮向西攻秦猶不免敗於秦;究其因有三:乃慮患之疏,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斯言可謂直中要津;這慮患之疏,豈非當下台灣一心「去中倡獨」的引來近患?這見利之淺,豈非台灣高調「不畏戰」的招致遠憂?而一昧妄圖「聯美抗中」的短視,則不正猶若未知天下之勢而遭國危之境;當此之際,我們豈能不重新詮釋昔日黃埔「愼戰救亡」的精神,與深切領悟今日台灣「避戰圖存」的真諦。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會員
照片來源: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官網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