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慈大「捨得歡喜」講座 勉師生利他實現人生真義

慈善新聞網/ 2023.02.22 14:06

  慈濟大學22日舉辦人文講座,邀請慈濟美國總會前執行長、慈濟美國醫療基金會前執行長葛濟捨醫師及前全美慈青慈懿會總幹事孫慈喜師姊以及「捨得歡喜-峰迴路轉喜捨人生路」作者鄭茹菁師姊分享,吸引二百多位師生利用中午時間前來聆聽他們的人生故事。

  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致詞表示,慈濟有許多模範前輩是台灣、甚至是全世界善的力量,更是帶動大家一起做好事驅動者,透過他們可以聚集更多善的力量。歡迎「捨得歡喜」作者鄭茹菁與書中兩位主角濟捨和慈喜蒞臨慈濟大學。

  鄭茹菁曾是醫檢師,旅美後在拉斯維拉斯擔任主管,由於參加慈濟而認識這對賢伉儷,一路跟著他們從國際賑災、義診和發放等,建立起革命感情,並於2017年將兩人的故事寫成書。茹菁師姊也表示,書中不只是看到寵妻狂魔濟捨和瑪莉皇后慈喜的故事,更是美國慈濟醫療的歷史篇章,而今年出版2023年典藏版,因為在2017年後美國慈濟三所診所晉升為「聯邦認證標準醫療中心」,濟捨師伯領導全美人醫會抗疫,協助社區耆老接種疫苗,以及「萬人萬素救地球」等,更完整的補齊收錄在做新出版的「捨得歡喜」。

  葛濟捨是外科醫生,從醫不到十年就轉職,棄醫從商,財富不虞匱卻覺得失落和空虛,所有的成功似乎變得毫無意義。從紐約飛台灣的一趟行程遇到貴人,聽到了慈濟師姊眼神發亮分享志工種種,雖然她沒有開口募款但自己當場就捐了身上所有的錢,但一下飛機入紅塵就全忘了,一年半後因孫慈喜師姊加入慈濟,他從此才跟慈濟接軌。第一次參加慈濟國際賑災後,生命有了重大改變,46歲時更是投身全職志工,甚至推動美國慈濟進入聯合國,一步步走向國際。

  濟捨師伯分享,在進入慈濟之後才發現除了IQ、EQ之外,還需要有SQ,也在進入慈濟之後才了解SQ(Social Quotient)的重要,深刻了解到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意義應該是在為眾生服務,是在付出而非獲得。每次的賑災都讓它印象深刻,學習很多。到貴州賑災時,發現人生還有這麼苦的,見苦知福,知福後還要能惜福,進而再造福。

  葛濟捨與孫慈喜在慈善事業的親力親為,哪裡有災難就往哪裡去,也從一次次參與中累積經驗,如: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時礙於規定慈濟是無法進入現場,也因為那次的經驗學習到要在事件未發生就預做準備,平日即應與地區性、國家型災難組織合作,也因此在後續幾次美國發生較大災難,慈濟人都能即能參與救援,提供必要的協助。

  濟捨師伯自己也面臨身體上挑戰,但他以正向態度去面對,當作自然法則,甚至抱持著感恩心,感恩讓他有時間去面對這個挑戰,師伯也藉此勉勵現場的學生,年輕就是希望,但無常卻不會因為年齡而有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劉怡均校長表示,慈濟師生何其有幸,我們有在世界各地的慈濟家人們,也希望有機會帶著師生一起到美國分會跨國學習。劉怡均校長大力推荐同學們要細細閱讀「捨得歡喜」,面對挑戰和無常時從前輩的經驗中學習,感恩鄭茹菁師姊以生花妙筆記錄了慈濟真善美的故事,濟捨師伯和慈喜師姊與師生分享他們的故事。

  會後進行簽書會,大家趁此機會跟師伯師姑分享心裡的話,兒家系吳淑娟老師感性的提到「您們真的是咱們慈濟世界的人品典範,是證嚴法師的好弟子,感恩您們蒞校演講,我們會謹記"喜捨"、 "慈悲利他"與"無常真理"。」分遺系同學提到師伯跟師姑真是令人欣羨的模範夫妻,也很佩服師伯跟師姑的勇氣,在那麼艱辛的年代還可以突破舒適圈,遠赴美國留學,也會好好學習師姑師伯把握當下,勇於付出的精神。

(撰文:慈濟大學,照片:曾繼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