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從《悲情城市》視角看「白米甕砲台」 周邊探尋療癒景點、絕美海景與古蹟秘境

旅遊經/ 2023.02.21 14:10


以《悲情城市》的視角來看白米甕砲台(攝影:洪書瑱)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悲情城市》於1989年首度上映,是導演侯孝賢電影生涯一部極重要的作品,修復以4K於2月24日數位版全台重映。為此,男主角梁朝偉也因此睽違10年來台,現身悲情城市4K首映。電影劇情透過一個台灣基隆家族興衰,帶出一段台灣最敏感的大歷史,是台灣政治解嚴後,首部挑戰政治禁忌話題和電檢尺度的電影。隨著電影重新上映,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即可計劃來探索電影拍攝場景,如果觀眾眼睛夠「厲」,即會發現劇情描寫到寬美、寛榮、文清三人同樂的拍照景點,即在基隆的「白米甕砲台」拍攝,現在我們就一起藉機尋遊位於基隆「西岸」的「白米甕砲台」等秘境景點與周邊景點!

 

基隆作為台灣最北城市,自西班牙、荷蘭時代就已是兵家必爭之地,擁有前後跨越400年的悠久歷史,來去的各國訪客也在此地留下深刻痕跡,造就基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及人文風貌。但物換星移,現今許多遊客對基隆的印象,可能侷限在廟口小吃、海科館、正濱漁港、潮境公園、和平島等,鮮少有人把目光放在基隆人俗稱的「西岸」。其實基隆西岸是連在地人都覺得有些神秘的區域,但《悲情城市》電影的足跡就來到這一處古蹟——「白米甕砲台」。



白米甕砲遊客中心(攝影:洪書瑱)


遊客中心內(攝影:洪書瑱)


白米甕砲台一隅(攝影:洪書瑱)


白米甕砲台一隅(攝影:洪書瑱)

基隆西岸其實以軍事、貨櫃用途為主,港邊長年管制,因此就連本地人都很少造訪,也讓這一帶的古蹟建築、自然人文得以倖存。基隆境內擁有全台最多的「砲台」,有9個炮台,其中以「大武崙」、「白米甕」、「槓子寮」為遊客最常前往,而近年來基隆市文化局開始逐一整理修復,「白米甕砲台」成為第一個示範地,在古蹟內更成立遊客服務中心,由基隆在地文史團隊管理維護,以「展覽」方式來呈現。



炮側庫的方向(攝影:洪書瑱)


炮側庫(攝影:洪書瑱)


觀測所(攝影:洪書瑱)


觀測所(攝影:洪書瑱)


觀測所向外望景致,如同大螢幕一般(攝影:洪書瑱)


從留存的軍事設施看白米甕砲台這一帶美景(攝影:洪書瑱)


 

由於炮台建置的位置,必選擇視野良好,遠望風景優美,所以民眾也能藉由地利之便,感受當地風光,尤其電影重新上映,可再度重遊當地景觀,以電影視角,來拍照留念。為了讓民眾可以深入了解「白米甕砲台」,提供專人定時導覽,帶領遊客親自進入「彈藥庫」、「觀測所」等軍事設施,體驗百年前士兵的作戰視角。讓旅客不再只有拍拍美照,也能更深入了解當地風土。例如「台灣本島唯一的日治時期觀測所」,又被稱為「鐵堡」,只在導覽時段開放參觀,透過長形觀景窗看向大海,體驗士兵的第一人稱視角,氛圍感直接拉滿!

 

導覽時間,平日僅接受團體預約(10人以上)、假日為兩梯次定時導覽(上午11點、下午3點),欲預約的民眾可至網址(https://lihi2.cc/KDcGN)預約導覽!

 

除了「白米甕砲台」外,西岸還有絕美270度海景的「球子山燈塔」,與仙洞及充滿奇幻洞穴地形的「佛手洞」,這也是一條兼具人文故事與自然美景的旅遊路線,且距離北二高只要5分鐘車程,不妨安排個一日遊,到基隆來場深度之旅!
 

基隆西岸路線的關鍵字,就是「砲台」、「燈塔」,因修築這兩樣設施都必須選在視野最好的制高點,以燈塔為例,往北有基隆燈塔,往南有球子山燈塔,許多健行者或登山民眾,會規劃「基隆燈塔」、「白米甕砲台」到「球子山燈塔」來個「一日雙塔」,往返約需3個小時,沿著稜線行走,能夠擁有最棒的視野及海景,往海上遠眺有基隆嶼,往港內看可以一覽基隆港口風貌,是內行人才知道的玩法!



球子山燈塔可從廢棄軍營進入(攝影:洪書瑱)


球子山燈塔(攝影:洪書瑱)


球子山燈塔,外觀原本是白色,後改為迷彩,經過重新整修後,再度粉刷為純白色了(攝影:洪書瑱)


球子山(火號山)三角點(攝影:洪書瑱)


在球子山山頂看向基隆港(攝影:洪書瑱)


在球子山山頂看向基隆港(攝影:洪書瑱)


可以一次規劃相關遊程(攝影:洪書瑱)

 

「球子山」也稱為「火號山」,民眾可從中山三路103巷為起點,往高遠新村往上走,至廢棄營區,途中可以拍下頹廢風照片,往2020年才開放的步道,即可到這一座白色球子山燈塔。約再走不到數分鐘,即可抵達火號山山頂,360度視野放眼望去,天候良好,能見度佳時,感受基隆港全貌,往下可俯瞰整個西岸碼頭輪船、貨櫃作業情形,甚至看到和平島、協和電廠3大煙囪,還有外海基隆嶼等。
 



仙洞巖外觀(攝影:洪書瑱)


仙洞巖(攝影:洪書瑱)


仙洞巖(攝影:洪書瑱)


仙洞巖(攝影:洪書瑱)

 

球子山燈塔山腳下還有仙洞巖及佛手洞,由於長年受海水侵蝕,形成自然特殊洞穴景觀。仙洞巖簡稱仙洞,歷史悠久,超過百年以上的歲月洗禮,當地居民更利用地形之便,在洞中供奉大小不一的神像,故也有「小敦煌」之稱,裡頭主要祭拜佛祖、觀世音菩薩及三寶佛,有別一般寺廟,另有一種莊嚴、神秘的感覺!



洞穴內有一個大型掌印而獲「佛手洞」之名(攝影:洪書瑱)


要前往佛手洞,須穿過小巷(攝影:洪書瑱)


佛手洞一隅(攝影:洪書瑱)


也能拍出一種探險感(圖:旅遊經提供)


佛手洞一隅(攝影:洪書瑱)


佛手洞一隅(攝影:洪書瑱) 

 

仙洞巖不遠處,往仁安街31巷方向前進,即可扺達「佛手洞」,這裡保留更多自然元素, 因洞穴內有一個大型掌印而得名,是鄰近仙洞巖的另一個天然海蝕洞,內部蜿蜒曲折,宛若進入歐洲地下洞穴一般奇幻,冒險感十足,比外面溫度低個五六度,如一座天然冷氣房,有架設燈光,能拍出冒險奇幻的照片。提醒遊客,由於地洞偶有水滴落下,地面潮濕,要小心腳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