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監院邀教授演講「抄襲」:校外口試委員把關 未發揮作用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3.02.20 15:19

獨家報導【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去年九合一選舉期間,學位論文涉抄襲成熱議話題,監察院今(20)日發布新聞稿表示,上週邀台大人類學系退休教授謝世忠,及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但昭偉,從哲學角度剖析論文抄襲問題並提出建言,讓抄襲話題在政壇再掀波瀾。

但昭偉以《學位論文的抄襲及論文抄襲之外》為題發表演說,他指出,學位論文抄襲的關鍵點在於指導教授,只要教授愛惜羽毛,堅持學術倫理,抄襲的可能性就很低。然而,抄襲事件依然層出不窮,「這是結構性及文化性使然」。

他認為,校外口試委員是論文品質的主要把關者,卻沒有發揮作用,「論文口試彷彿是商場上的圍標或黑道的圍事」。但昭偉建議,可以學習英國的作法,指導教授不得擔任口試委員。而在口試委員的職責,特別是校外的口試委員,要能夠作到人情干擾最小化。

「更應該關心的是學位論文的品質問題」,他指出,國內碩博士論文品質未臻理想原因:一、大學生基本學術訓練不足,語文能力無法讀懂學術論文,缺乏問題意識,無法作系統性論述;二、現大學教師負荷不輕,須承擔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及行政等工作,若指導研究生過多,論文品質就難以令人滿意。

圖/監院提供、資料照片
圖/監院提供、資料照片

第三、部分廣開碩士專班的系所,學生人數眾多,加上學習動機不足、程度不一,教師又要被迫收很多學生,在此負擔超重的狀況下,教師專業表現降低,指導的學生論文品質低落。

謝世忠演講題目為《這是文化:『抄』的利己/『襲』的利他與『抄』的利他/『襲』的利己之辯證》,他表示,模抄仿襲是我國的文化根,分為二種。第一種是「學=copy」。西方人認為中文的「學=copy」,「學≠learning≠study」,不擅發現問題、不懂進行分析、不知提煉方法、不肯批判、不會詮釋。

他指出,述而不作是我們的千年美德,就是只抄,不創作,copy得越完整越好,成了模範標竿。第二種文化根是「興學的道德意象」,「鋪橋造路+設立學校=傳統的高位道德貢獻」,文化人喜歡進學校,不喜歡讀書,更不喜歡批判創作,喜歡學位,越多越好,越高越好,為此可以不擇手段。

「人人都在copy,好像就不算抄襲」,謝世忠強調,這個「不占為己有≠抄襲」概念成形,而只有特定一部分人在copy,才是抄襲,「占為己有=抄襲」。抄與襲都含有利己與利他的功能,才會如此歷久不衰,全民一起默契式地支持。

謝世忠總結認為,如不建置一個創作的文化,抄襲的陰影永遠存在我們的社會。然而,文化根很難用後天教育及法律根除,欲剷除此一文化根,需要一場大型的持續的文化批判社會運動,始能竟其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