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浪漫西洋情人節,無論年紀大或小,總會受到氣氛影響,期待著戀愛、約會,更別說是在青春期一顆心蠢蠢欲動的青少年們。但家長們難免擔心孩子與愛慕對象出門後,是否發生不恰當的「越界」行為,該如何跟孩子溝通與取得信任?專家建議可以參考 4 個小技巧,讓親子之間可以輕鬆自在地談愛情議題。
傳統社會對於情、愛、性的看法較為保守,父母不太會去主動談論,課本裡當然也找不到正確解答,一切都靠青春期的孩子自行摸索。但當孩子談起了戀愛,家長們是否想過,自己會嚴厲禁止還是正面看待呢?面對連自己都陌生的情愛問題,父母難免擔心,進而出現一些 NG 行為,究竟哪些話會加深親子間的衝突、哪些技巧才能化解雙方溝通上的障礙?
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指出,多數家長面對孩子性教育的問題,大多不知如何談,且往往因為雙方訊息在傳遞及接收時有落差而造成隔閡,久而久之,就避而不談與「性」相關的議題,甚至談了也多採取較 NG 的行為和態度,像不信任、權威禁令、替孩子做決定、說教等。
但孩子對性教育的正確觀念,往往需依靠家長們灌輸,如果在談相關議題時,爸爸媽媽們能抱持開放心態,甚至信任孩子,才能有效促進他們正向發展。高松景提醒,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擔心孩子做錯,否則就是剝奪了他們做決定的機會,首先信任後,再進一步和孩子談性、談感情,可以再參考以下 4 個技巧,建立親子間的正向溝通模式。
技巧 1:傾聽孩子想法,降低不信任感
對於孩子的優點及表現良好處,可以不吝嗇地給予正向讚美或獎勵,使他們願意主動分享,家長也要記得盡量避免給孩子負向回饋。家有高一生的陳小姐平時就與女兒建立談話習慣,生活、學校大小事都會互相分享,女兒蔡同學表示,媽媽的回應不是責罵,而是好奇,因此遇到感情問題也會願意跟媽媽討論。
技巧 2:尊重孩子意見,不下權威禁令
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了解孩子的需求及主要訴求,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再一起討論彼此都可以接受的作法,尤其當雙方意見不同時,避免斷然以家長在家庭中的優勢地位加以禁止。比如孩子提出想和異性同學一起出門、討論作業,先別急著禁止,而是了解孩子的看法,為什麼想跟對方一起念書?是不是對方功課特別厲害?先傾聽後再討論,像討論回家的時間等。
技巧 3:保有同理心,不擅自替孩子做決定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重視自己的自主權,家長們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試著去同理孩子的想法及感受,並以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及處理問題,當然這是最困難的。但仍提醒家長,若在合適的範圍內,建議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父母可從旁擔任輔佐角色,以避免沒有告知就擅自替孩子做決定的衝突情境。
技巧 4:善用「我訊息」,取代直接責備
與孩子對話時可以透過「我訊息」來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待或感受,例如「這麼晚了還沒回家,我會很擔心你的安全」,並盡量避免「你」開頭的責備語句,像是「你怎麼這麼晚回家?你又跟誰去鬼混了?」。原則其實就是先描述自己擔心的事實,接著敘述內心感受和擔心,才能促進互相討論和溝通。
為提升家長與孩子間溝通技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製作「愛可以輕鬆說」微電影,透過情境示範親子間討論感情議題可能產生的衝突,及降低溝通障礙的方法。高松景也強調,父母除了學習外,平常也要提醒自己要去實踐學到的溝通方式,才不會讓技巧淪為空談,能真正讓性教育的對談在家庭中落實。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