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第2名!醫提醒「6類人」需提早檢查

優活健康資訊網/王韻雅 2023.02.09 09:00


33歲張小姐,3個月前發現自己左邊乳房有一顆腫塊,尤其在經期前會特別明顯,因工作繁忙,且腫塊感若有似無,便不以為意。近期發現腫塊似乎越來越明顯,且有變硬的情形,因此至醫院就醫,做完乳房超音波後,外科醫師告知該腫塊有可能為惡性,建議張小姐進行乳房攝影及進一步的切片檢查⋯⋯

張小姐經切片確診為乳癌,並從電腦斷層發現,左邊腋下有腫大的淋巴結,所幸無其他遠端轉移。後續,張小姐被轉至腫瘤醫學部門診,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後,決定先安排前導性化療及標靶治療。再經過6次治療後,追蹤超音波發現腫瘤幾乎消失,近期已準備入院接受乳癌切除手術。




延伸閱讀:
乳房常疼痛,是乳癌嗎?專家揭真相:更可能是「這3原因」



乳癌有年輕化趨勢

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醫師楊明翰表示,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報告中,可得知乳癌目前是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的第2名,且在罹病年齡分布中,以45歲~65歲之間的患者為最多。

另外,從國內外的報告指出,亞洲女性乳癌發病年齡,平均比歐美女性提早了10年左右,且近年有更年輕化的趨勢。雖然國健署有提供免費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但是主要針對40~69歲的女性,包含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

延伸閱讀:
乳癌也有分善不善良?黏液型乳癌治癒率高



乳癌危險因子與治療

楊明翰表示,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停經後肥胖、未曾生育或第1胎在30歲以後、胸部接受大劑量放射線照射、初經較早(<12歲)、停經較晚(>55歲)等因素。至於乳癌要怎麼治療呢?楊明翰說明,針對乳癌病人的治療主要可分成以下幾種:

  • 手術切除
  • 前導性或輔助性全身性治療(包含抗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及免疫治療)
  • 輔助性放射線治療等

楊明翰補充,並非所有病人都需要接受所有治療,隨著全身性治療藥物進步,目前有部分乳癌病人可於手術前,先接受前導性全身性治療(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盡量讓腫瘤縮小,進而較能順利切除,助於增加執行乳房保留手術及前哨淋巴結切片的機會;除此之外,也能預測病人腫瘤對全身性治療的療效,進而決定術後輔助治療的強度。



醫病共享決策乳癌病患更安心

楊明翰表示,上述個案張小姐接受前導性化療及雙標靶治療後,發現腫瘤幾乎消失,故術後只須接受輔助性標靶及賀爾蒙治療,不需再接受其他輔助性化學治療。

他也補充,乳癌病人的每個醫療決策都是經乳房外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腫瘤科醫師、放射腫瘤科醫師⋯⋯等,針對不同病人的腫瘤期別、腫瘤分化級數、賀爾蒙受體、HER2受體狀況,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另外也會與病人及家屬進行醫病共享決策,量身打造個人化醫療,並提升乳癌照護品質與療效,讓乳癌病患更安心。

楊明翰提醒,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1期乳癌更高達95%;建議民眾,若胸部有異常乳房腫塊時.最好先就醫檢查,才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