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致愷/嘉義報導
為深度挖掘農村土地價值,嘉義縣府綜規處、嘉義縣溪口鄉公所支持的「溪計畫」邁向第3年,今年的「溪計畫3.0」透過戲劇發聲,由老中青三代共同創作,把當地耆老記憶中的老故事改編為「雨怪溪(K)落去」,將在本(2)月11、 12日(日)舉行2場成果展演,盼這齣農村原創戲劇,能帶著農村大小朋友走出去,讓大家感受農村的力量。
溪口鄉「溪計畫」今年正式邁入第3年,從第一年「溪計畫1.0」介紹溪口老街等舊建築,到「溪計畫2.0」以孩子為主體,透過四季的土地課程,帶農村孩子認識農村。今年「溪計畫3.0」更深入當地文化,從連結傳統工藝到採集長輩的記憶,最後融合成「雨怪溪(K)落去」這齣最富有「土地氣質」的野台戲。
溪計畫團隊表示,從去年8月開始,團隊以溪口的「溪」作為故事主軸,採集長輩過去對溪流、節慶等生活記憶,再加上溪口好朋友「台灣特有種諸羅樹蛙」、布袋戲等元素,逐漸成為「雨怪溪(K)落去」這齣在地原創的戲劇。
「雖沒有專業的資源與設備,但從農村中發掘,更能表現出在地的文化。」溪計畫團隊指出,「溪計畫3.0」將農村裡的五金行、老布行、店家的回收物、地方植物等當作主要的材料庫,所有的道具、服裝均取材自在地,經加工後就成為最「野」的裝扮,包括溪口最強的竹編技藝、布袋戲產業,也都成為這齣戲強大的支持系統。
「雨怪溪(K)落去」是透過說書人述說著溪口有關溪流的古老故事,全劇參與的演員從五歲到八十幾歲,集結溪口各國小的孩子,也有新移民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演出;故事由虛弱的樹蛙國王帶領著小樹蛙們,希望透過祈雨的方式將溪流喚回。祈雨成功後,聚落的風景恢復,村民們開心地廟會迎神慶祝,在溪流的歡愉與恐懼交錯當中,眾人歡樂合唱的歌聲將會一直流傳在溪口的故事中。
溪計畫團隊提到,2月11日第一場演出特別選在三疊溪旁的林地,跳脫制式的舞台,以現地的桃花心木為背景在向晚時分進行演出,讓大家體驗農村劇場的獨特氛圍;第二場的演出在溪口信仰中心「北極殿」的老戲台上演出,要讓鄉親回味古早廟口看戲的記憶。
綜規處處長郭凱迪表示,溪口的地方力量令人感動,這樣一種緊密與土地產生連結、挖掘自身DNA的創生實驗計畫,有別於直接切入產業經濟的執行思維,期待未來深入串接地方的工藝、偶戲產業,慢慢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郭凱迪說,在元宵節過後的週末,2月11日以及2月12日,誠摯邀請對農村議題感興趣的朋友,以及嘉義鄉親一起來觀賞這齣集結眾人心力、最富有「土地氣質」的野台戲。
此外,本次也特別邀請溪口國中口琴四重奏、溪口清義堂官將首參與演出,現場也會展示戲劇發展的脈絡,孩子設計的道具以及由長義閣掌中劇團和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所提供的布袋戲偶、佈景...等作品,相信會讓大家對農村的力量感到驚艷。
「溪計畫3.0」將在2月11日(六)與2月12日(日)舉行2場成果展演,由溪口孩子與在地的長輩共同創作演出號稱最「土」的野台戲 –「雨怪溪(K)落去」/陳致愷攝影
「溪計畫3.0」將在2月11日(六)與2月12日(日)舉行2場成果展演,由溪口孩子與在地的長輩共同創作演出號稱最「土」的野台戲 –「雨怪溪(K)落去」/陳致愷攝影
「溪計畫3.0」將在2月11日(六)與2月12日(日)舉行2場成果展演,由溪口孩子與在地的長輩共同創作演出號稱最「土」的野台戲 –「雨怪溪(K)落去」/陳致愷攝影
現場將展示戲劇發展的脈絡,孩子設計的道具及由長義閣掌中劇團和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所提供的布袋戲偶、佈景...等作品/陳致愷攝影
現場將展示戲劇發展的脈絡,孩子設計的道具及由長義閣掌中劇團和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工作室所提供的布袋戲偶、佈景...等作品/陳致愷攝影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