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樂風》日軍治臺的起點-鹽寮抗日紀念碑

愛傳媒/ 2023.02.08 11:00

樂風》日軍治臺的起點-鹽寮抗日紀念碑

樂風》日軍治臺的起點-鹽寮抗日紀念碑

     【愛傳媒樂風專欄】 台北縣貢寮鄉的鹽寮海濱公園內,有座鹽寮抗日紀念碑,此地在抗日戰爭史上有重大意義,因為,這是乙未年日軍登陸台灣本島的第一站。

    牡丹社事件後,日本大受鼓舞;遂大膽發動甲午戰爭,清廷海陸戰皆潰,簽訂馬關條約,日軍覬覦台灣已久,合約還在簽訂中,部隊已經在琉球中城灣集結,準備進犯台灣。當時日軍的規劃是這樣的:

    一、以海軍中將樺山資紀為台灣總督,於台北府城設總督府。

    二、陸海軍後勤部,設沖繩縣中城灣。

    三、接收人員在淡水港登陸,由守備隊負責保護及綏靖工作。

    四、台灣南部地方之接收,俟始政後繼續執行。

    於是,進犯台灣的陸軍,便以樺山資紀為總指揮,近衛師團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亦參戰,在中城港集結,明治天皇連近衛師團都押下去,足見其必取之決心。台灣方面,抗日政府已經成立,觀音山、關渡口、油車口三砲台砲衣皆已退去,隨時準備一戰。此後,日軍不斷進行情報蒐集工作,船隻在台灣外海徘徊。

    淡水方面日軍某日情蒐時,巧遇英軍驅逐艦一艘,告以台灣抗日民心極堅,淡水一帶泥沙淤塞,大船不能行,三砲台居高臨下,火力犀利,若軍艦擱淺即成肉靶,必死無疑,日軍遂放棄自淡水登陸之念。

    至於基隆與舊澳底海面的日軍情蒐船,在舊澳底測量海道時,純樸鄉民竟然划漁船向其兜售蔬菜瓜果,日軍順利達成情蒐任務。

    淡水港淺,基隆兵多,舊澳底地勢遼闊,水深浪平。樺山資紀得到這些情報後,取消原本淡水登陸之作戰計畫,選定了鹽寮沙灘為登陸之處。

    清軍在日軍登陸前,鹽寮附近兵力為記名提督曾喜照之連勝軍,轄下有左營徐天賜,屯於烏石頂;右營孫占彪,屯於蚊仔坑;另一營簡淡水之台協左營駐於鹽寮和舊社。曾照喜兵力不足,正待飛檄告急之同時,日軍已經準備登陸。

    1895年5月6日下午約一點半,登陸令下(鹽寮海濱公園的摺頁上面寫的是5月29日),日艦進航,航至半途,風浪突強,部分噸位較小之船隻被吹翻,另一部份吹至虎仔山下挖仔莊砂坡地,首波登陸行動僅67人生還。3點48分,另一股日軍亦登陸,設立指揮所,之後成兩分隊,一分隊留守灘頭,另一分隊向舊社方向前進,此地有成軍僅三日之清軍約50名,見日軍到,即向烏石頂方向潰散。

    另一批日軍在此同時,由大隊長須永武義少佐率領,攻佔澳底及鹽寮仔山,懦弱的曾喜照竟不戰逃往三貂嶺。

    鹽寮失陷後隔日,日軍主力陸續登陸,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海灘上設帳,以船上的沙發當座椅,樺山資紀來探視,兵丁用兩張畚箕給樺山當座椅,後離去時,日軍在此地立了木製的紀念碑,以紀念日本皇族首次登台之地。這就是「日軍登陸澳底紀念碑」。

    1896年4月,日人將木製的紀念碑改為花崗石打造,上半部以得自清軍的砲彈來改鑄,成為「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光復後,被民眾搗毀。

    民國64年,慶祝光復30周年,在鹽寮另立了「鹽寮抗日紀念碑」,以紀念在日軍鹽寮登陸時受害之民眾。

    入口現在建成閩南樣式,古色古香。在閩南式建築之後,可見碧海藍天,景致迷人。而鹽寮抗日紀念碑在入口左側,台基為八角型,高約8.8公尺,碑身設計成三截,有種厚實之感,個人認為設計的相當不錯,不落俗套。

    紀念碑之左後方有陰廟一座,內祀有應公,不曉得與抗日有無關係。 

    實際上,稱為鹽寮「抗日」有些名不符實,因為日軍登陸並未遭到太大抵抗,清軍便紛紛逃竄,實在有辱軍人職守,日軍之損失主要來自於惡劣海象及艱困地形,真正像樣的抵抗要到日軍進入頂雙溪後才發生,貢寮鄉倒是有位林李成義士曾經一度光復頂雙溪及三貂角一帶,但已經是鹽寮登陸半年後的事。

 

    附記:日軍侵台時間有兩版本,本文以王國璠先生著之《臺灣抗日史》年代為準。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