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臺客家政策,除了中央的客委會推動,也仰賴地方政府執行,客委會日前邀集全臺各地客家首長代表共同交流,鼓勵地方政府從「族群主流化」觀點出發,在各項政策上思考客家,今年起將推動「地方客家發展計畫」。 芹菜、豆干、五花肉,看起來鹹、油、香的客家小炒,在臺南竟也融入在地飲食特色,變成甜的嗎? 臺南市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我們已經習慣,客家有花布、有面帕粄,客家的菜餚是鹹、油、香,但是來到臺南都會變成甜的。」 客家文化深入全臺各地,也同樣漸漸在地化。 臺南市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臺南客家走在前面,所謂走在前面是說,它是第一個落腳的,再來是這些在地化的過程,身分認同、歷史變化的過程,會成為臺灣客家的路。」 不單單只有臺南,中央要促進地方客家事務發展,2月初邀集各地方政府客家事務單位首長齊聚一堂,汲取「國家客家發展計畫」中的跨部會推動經驗,再推「地方客家發展計畫」。 客委會主委 楊長鎮:「國土規畫、都市計畫,也應該要有客家的概念,各局處各種的行政當中,都要去思考我這個東西推出的時候,對於客家鄉親的影響是什麼,是不是避免造成客家語言文化的傷害。」 無論醫療、長照、甚至國土規畫,希望在地方上都要有客家思維。 苗栗縣文觀局長 林彥甫:「(地方客家發展計畫)有很多的指標,應該就要教育單位大家來配合,(像是教師)客語認證的通過比例,都有達到我們的指標的KPI。」 「地方客家發展計畫」預計今年開始推動,從各項施政項目中思考、發展客家,要打造客家發展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