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大經濟預測機構中研院、中經院、台經院口徑一致調降今年經濟預測,最重要原因只有一個:全球景氣今年比去年更差。這對於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台灣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警訊。 蔡總統阻擋「還稅於民」發現金,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今年全球經濟局勢比大家預期的還要嚴峻,各個產業勢將面臨動能減緩的衝擊」;因此,政府手上需要一些「存糧」,以備不時之需。 去年12月台灣的出口和製造業表現印證了蔡總統的擔憂;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2.1%、8.4%,經濟部的解釋是,由於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調節、終端需求力道疲弱、供應鏈庫存調整壓力,與中國大陸疫情影響。 經濟部長王美花在回答「品觀點」提問時也首度坦承,受到中國疫情大爆發的影響,去年12月對中國出口占比大幅下降。而據經濟部統計,去年12月,台灣出口中國大陸減少9.9%,出口香港減少26.9%。 王美花還將台灣今年上半年和第一季的景氣希望寄託在中國經濟復甦上;王美花說,因為中國疫情解封後快速過峰(高峰已過),這使得台灣第一季的景氣將有所期待。 不只王美花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寄希望於中國,就連交通部長王國材也將600萬國際觀光客的希望,放在100萬大陸旅客身上。 然而,蔡政府想賺人民幣,卻拒絕大陸旅客,就連從大陸返台的台灣旅客都要強制檢疫;取消強制檢疫後,又遲遲不恢復兩岸直航(大三通)及金馬小三通。 最難以想像的是,過去防疫鎖國最嚴厲的中國大陸,早就全面開放邊境管制,任何人都可以免檢出境、免檢入境。 反而是號稱「亞洲最自由國家」的台灣,至今仍然嚴禁大陸旅客入境。想賺人民幣,卻不讓大陸人來,請問錢從那裡來? 最近,佳德鳳梨酥出口大陸資格被取消,讓「鳳梨酥」再次成為熱搜關鍵字,但是沒人想過,鳳梨和鳳梨酥的興衰反映了陸客來台的歷史。 在開放陸客來台前,台灣的鳳梨年年滯銷,《商業週刊》還曾在封面做過一個小女孩的「鳯梨故事」,反映鳳梨農的生計困難。 開放陸客來台後,「鳳梨故事」就由悲劇變喜劇,陸客來台必買的鳳梨酥每年創造數百億商機。 後來,蔡英文上台,陸客由每年400萬人次掉到270萬,最後歸零,鳳梨的故事又變成佳德式的「愛國劇本」。 鳳梨商機由負轉正,再到歸零,開不開放陸客正是關鍵,鳳梨需要陸客,遊覽車、旅館、計程車、餐廳等,難道就不需要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