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台中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自2017~2022年的「NTT-TIFA 台灣國際藝術節」宣告更新!今年以全新風貌「NTT Arts NOVA 藝想春天」為品牌與觀眾見面。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貼合季節氛圍企劃展演,希望為春天的展演節目找到新的定錨:以新氣象、新物件、新眼光、新眼界、新觀點、新媒體切入,共有11檔精彩國內外節目於2023年3月10日至6月4日登場。
3日上午,歌劇院舉行「NTT Arts NOVA 藝想春天」宣告記者會,藝術總監邱瑗開場主持,邀請藝術家們透過影片或現場分享創作歷程,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導演暨編舞謝杰樺、科技技術統籌王伯宇;雲門50 林懷民《薪傳》/雲門舞集策略長李英勝;新藝計畫《在消逝之前,能不能喜歡我?》/創作者暨計畫主持人盧子涵、共同創作張伯豪、共同創作柯昭銘、綠能裝置設計與製作賴盈至教授、聲音綠能設計與製作Ruben Rübe(德國)、執行製作琥山音樂工作室代表人邱家輝;黃翊工作室+《墨》/藝術總監、編舞、程式設計暨舞者黃翊等出席。
邱瑗總監指出,「歌劇院今年春天推出全新系列「NTT Arts NOVA 藝想春天」,精選6檔國外、5檔國內節目,節目裡有4檔戲劇製作,4檔舞蹈,3檔跨域,其中4檔是世界首演、3檔是亞洲首演,還有6個共製節目;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曾說:一個人在某人的注視下,經過一個「空的空間」,就足以構成一個「劇場行為」,他沒說的是,劇場長什麼樣子?有沒有舞台?歌劇院從5年前就希望打造一個非典型的劇場,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帶著好奇心、用新的方式看演出。」並說,其中和亞維儂藝術節共製的《櫻桃園》,邀請到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來臺,引發搶票熱潮、三場票券已近完售。
今日宣告記者會現場,雨蓓在影片中表示:「我和整個團隊都迫不及待前往歌劇院,和劇院裡的觀眾及臺灣粉絲見面!」
還有劇場魔法師羅伯.勒帕吉將帶來《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他在影片中表示,故事背景在1970年代的加拿大,內容充滿詩意,也包含心理層面的主題,像是情慾的覺醒、青少年時期的苦惱、同時又有點類似致敬《哈姆雷特》;法國劇場界編導奇才波默拉,也將帶著最新力作《童話與傳說》來臺,講述關於青春期自我建構和AI神話的寓言故事。
《爆發年代千禧雙部曲》亞洲首演
邱瑗指出,2021年在《爆發年代》以不間斷的獨白、歌舞及模仿訴說嬰兒潮世代歷史造成熱議的瑞克.米勒,將以續作重返歌劇院,帶領觀眾穿梭1970-2020年;該節目同為「2023台積心築藝術季」系列節目之一。
瑞克.米勒在影片中表示:「我很高興即將回到臺中,帶來《爆發年代千禧雙部曲》的亞洲首演,歡迎帶著小孩、父母一起來看演出,絕對會讓你們經歷一場美好的爆發年代!」
雲門舞集50週年重演《薪傳》
雲門舞集策略長李英勝表示,今年是雲門舞集50週年,《薪傳》是臺灣集體記憶裡最重要的作品,將由林懷民和朱宗慶再度攜手,帶領新世代的舞者「渡海」,由三館共製演出的《薪傳》目前票房約七成。
林懷民在影片中分享心裡話,他說,薪傳是他31歲的作品,講漢族先民渡海拓殖臺灣,在全世界已經演了174場,受到熱烈好評,距離前次1988年在臺中演出已相隔35年,他不敢保證短期內的重演可能性,希望大家把握這次機會。
邱瑗總監表示,《薪傳》是臺灣集體記憶裡的重要作品,希望親子來共賞!
布拉瑞揚舞團新作《我.我們》
編舞家布拉瑞揚在影片中分享創作,他說,布拉瑞揚舞團將帶來新作《我.我們》,邀請排灣族藝術家磊勒丹以獨特的畫風進入排灣生命觀,邀請ABAO阿爆(阿仍仍)以電子音樂風格刺激舞者的身體動能,展現不同舞風;他強調,創作最好的狀態不是孤軍奮戰,「共創更美好的我們」是排灣族的生命精神,也是新作品想告訴大家的。
梁基爵以音樂展演《仍…息在零地》
結合機械手臂、多媒體投影、舞台裝置的音樂展演《仍…息在零地》,創作總監、香港作曲家GayBird梁基爵,在影片中分享其創作內容,他說,作品嘗試把媒體藝術的技術放在舞台上,將整個舞台建構為一件大型敲擊樂器,4個表演者與3台機器手臂將有很多互動演出,創作出不一樣的效果,這是個很有趣、又極具挑戰的製作。
雙舞作《Skid》&《SAABA》
歐洲最前衛的瑞典哥德堡舞團,聚集來自20個國家的38名年輕舞者,包括臺灣的凃力元與陳崇賢,將以雙舞作《Skid》&《SAABA》首度回臺跟觀眾見面;凃力元與陳崇賢在影片中分享雙舞作的內容,由比利時編舞家戴米恩.雅勒《Skid》挑戰舞者極限、在34度的大斜坡上跳舞,非常「炸大腿」,而《SAABA》的以色列編舞家莎倫.伊爾編舞手法直覺、極簡,具有獨特的舞蹈語彙,「每次詮釋她的作品都感受到全身強烈的、難以形容的激動!」
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
編舞家謝杰樺和藝術家王伯宇分享其作品內容。這是接續前作《Second Body》對真實與數位身體交錯混合的探討,藝術家王伯宇擔任解讀與轉譯AI的工程師,試著透過影像傳輸讓AI成為第4個舞者。
邱瑗總監形容這將是一場很忙的藝術表演!編舞家謝杰樺表示,他長期關注科技如何影響生活,疫情開始後,發現身體跟科技產生落差,由此開展出《肉身賽博格》作品,「這次演出除了一般觀眾席外,還可在家裡欣賞(線上觀賞),並在歌劇院觀眾席同時架設網咖區,釋出少量座位邀請觀眾自行攜帶筆電,透過螢幕和肉眼觀賞,歡迎來一起很忙的看表演!」
黃翊工作室+《墨》
《墨》是黃翊解重構董陽孜書法之舞,黃翊表示,2014年他和董老師相遇,當時自認還不足以回應董老師深厚的藝術累積;這次有幸在老師的線條裡探索,每一道蜿蜒曲折、每一方瞬間,都凝結成一段無聲的樂章,他和音像藝術家黑川良一在黑白濃淡的無聲世界裡,建構這個世界的聲響、光影,將是繼雲門2的《流魚》之後,重啟大量高能量肢體的舞作。
歌劇院新藝計畫─綠能藝術創作《在消逝之前,能不能喜歡我?》
想像倘若能源是人類的體力,終有一日體力會耗盡,能源用完一切注定終將消逝!永續創發團隊藝能世代Artenergy Generation的盧子涵與其團隊分享創作內容,主要是透過身體發電來完成這場展演,希望不論是表演者或觀眾都能貢獻出自己身體的能量,照亮整個黑暗的空間。
盧子涵指出,「我們的展演在凸凸廳裡面,不會使用任何的光源,因為這些光源都是靠我們與觀眾的身體能量來產生電,然後看見光,有光才能看見我們的表演。因此這場演出需要觀眾的參與結合身體的能量一起來完成。」
盧子涵強調,這是一場用身體挽救的能源失戀危機,她說希望透過身體動作演繹,解決表演藝術的能源消耗,打造永續劇場藝術展演,實際為環境行動,演出服裝也堅持使用回收衣物、庫存布料製作的品牌;整場演出不插電、預計減少48%的用電量,100%透過身體動作與音樂演奏提供電能;像是木琴演奏震動產生電能、以及與中興大學賴盈至教授實驗室合作,將身體動能透過摩擦起電;發電裝置製作的廢料也盡可能減少浪費,將回收原料融入永續思維製作成精緻紀念物,諸如永續再生杯墊及胸針。
(資料來源:WinNews-威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