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乳癌居高不下 九成國人不知「癌症復健」! 當心衍生蜂窩性組織炎

潮健康/peter20333u 2023.02.03 12:00


文/郭家和


乳癌蟬聯女性癌症首位  開刀後淋巴水腫最常見

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據衛福部最新公佈109年國人十大癌症數據,女性癌症首位持續由「乳癌」蟬聯,新發生人數達到15,259人,是女性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面對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除了及早接受乳癌篩檢,發現癌症後的治療與正確復健,更是影響預後及生活品質的關鍵。


手術是乳癌首要治療方式,除了切除腫瘤組織也可能擴及周邊組織、腋下淋巴結等部位,「淋巴水腫」因而成為乳癌術後最常見的後遺症之一,不只造成外觀變化、影響正常運動功能,也可能因為液體堆積阻礙血液循環,增加蜂窩性組織炎、淋巴管炎等感染風險,術後適時介入復健療程更顯重要。


《台灣癌症復健預防協會》理事長林子偉表示,超過九成民眾尚不瞭解「癌症復健」的觀念,更不知道癌症復健的重要性。以女性頭殺號手「乳癌」為例,是否介入適當的癌症復健,可能影響癌友恢復正常生活的時間,過去就曾有乳癌癌友未進行任何復健療程,手術後長達兩年無法重返職場,對日常生活影響極巨。


乳癌治療趨勢轉變  復健加速恢復正常生活


乳癌治療趨勢轉變  復健加速恢復正常生活

乳房外科專科醫師、新英格蘭診所創辦人黃柏榮醫師受訪指出,採取外科手術清除腫瘤是治療乳癌的首要目標,現今治療趨勢是在術前進行先行的輔助性化療、標靶治療或放射治療,將腫瘤體積縮小再進行開刀切除。然而,化療、放療或外科手術,皆可能造成乳房外觀及運動功能、淋巴循環部份缺損,需要術後的復健介入幫助改善。


「對乳癌而言,不論採取是何種治療方式,治療後的復健都很重要!」


黃柏榮醫師表示,乳癌外科治療不斷精進,從早期的根除式乳房組織切除術進展為保乳手術;傳統的淋巴腺廓清術也可改為前哨淋巴結切除手術(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LND),大幅降低術後淋巴水腫或運動功能阻礙的機率。但是,手術開刀對淋巴循環及周邊組織循環的影響在所難免,乳癌病友仍建議盡早介入專業的癌症復健。


「開刀技術的進步以及治療後的復健,不只幫助癌友加快回到正常生活,也能避免疤痕組織影響運動功能與外觀!」黃柏榮醫師指出,乳癌治療後搭配適當復健,不只運動功能恢復比預期更佳,更有機會經醫師評估安全性後,重拾自己喜歡的興趣與嗜好。


術後嚴重沾黏如「穿盔甲」  怕痛不復健恐惡性循環


術後嚴重沾黏如「穿盔甲」  怕痛不復健恐惡性循環

本身具有護理專業資格的乳癌病友李溫受訪指出,淋巴水腫、筋膜沾黏及關節僵硬,都是乳癌手術後的常見問題,尤其手術清除的淋巴結愈多,術後發生淋巴水腫的風險就更大。她亦舉自身經驗為例,術後背部筋膜的嚴重沾黏有如「穿盔甲」嚴重影響正常行動,經過一年多專業復健才恢復7-8成。


李溫表示,乳癌手術後的復健需要非常專業的協助,並非自行看影片練習動作就能達到理想效果,更遑論許多病友並不知道復健的重要性,或不知道何時才能啟動復健。如乳癌治療後常見的「腋網症狀群」可能造成淋巴結延伸到手部的筋異常僵硬與疼痛,導致癌友不敢伸展或運動,陷入惡性循環。


「建議癌友手術前就要學會如何復健,對自己的手臂保持足夠敏感,及早尋找復健科以及專業治療團隊的協助!」李溫提醒,乳癌病友確診後一定要學會三件事:第一是傷口照護,第二是如何伸展關節,第三是淋巴引流。尤其是棘手的淋巴水腫,可透過適當的復健療程達到及早預防的作用,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怎麼辦?  治療師揭乳癌復健迷思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怎麼辦?  治療師揭乳癌復健迷思

專精癌症復健的職能治療師彭媺涵指出,大多數乳癌癌友都有「復健迷思」,包括進行復健治療的時間點,或是未經建議下自行依照偏方處理,有可能因而造成身體負擔,或是誤觸患部的安全禁忌,最好至復健科門診經醫師與治療師評估指導再進行。乳癌癌友最常需要介入復健治療的問題包括:


一、腋網症候群。摘除淋巴結後會容易出現一條僵硬、延伸到手臂的筋,少數人會延伸到腋下或體側,會牽絆手臂動作,影響日常生活執行,需要治療師進行徒手治療與伸展運動。

二、乳房重建。
採用矽膠、自體皮瓣移植等不同的乳房重建法,可能採用不同的按摩方式來維持重建處柔軟,並避免疤痕增生。進一步搭配伸展和循序漸進的肌肉鍛鍊,避免久置不動,造成關節僵硬。

三、上肢淋巴水腫。
淋巴水腫明顯的患者,可以採用徒手淋巴引流、壓力衣物如袖套與手套、壓力繃帶、運動訓練、皮膚照護等生活指導,亦稱為整合退腫(Complete Decongestive Therapy, CDT)復健。


整體來說,癌症療程舉凡開刀、化療、放射治療、以及後續依個人狀況安排的治療項目,若有產生患處的結構或動作障礙、或者產生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的後遺症,請務必要選擇具有癌症復健專長的專家做進一步協助。


台灣乳癌發生數居高不下  18歲後可定期追蹤超音波

鑒於台灣乳癌發生人數居高不下,好發年齡更較歐美國家年輕。黃柏榮醫師提醒,定期乳房攝影可降低35%乳癌死亡率,同時增加原位癌的發現機會,45-69歲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年輕女性從18歲成年後,可定期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年輕族群更應注意自我照護,有任何乳房健康疑慮可及早尋求乳房外科醫師評估。


為加速癌症知識落實普及,建立全民對癌症復健與預防的正確觀念,《台灣癌症復健預防協會》持續推動乳癌的復健知識,呼籲女性面對乳癌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要瞭解乳癌復健對健康的影響,及時諮詢專業人士並接受復健介入,幫助自己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延伸閱讀:
照完乳房攝影沒檢查 她全身酸痛驚見癌細胞轉移「全身都是」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出爐! 近一半無法提早篩檢? 「這癌症」持續霸榜15年


原文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