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罕見的消化系統癌症!與胃癌完全不同的胃腸道基質瘤 接力治療存活時間長

Heho健康網/賴以玲 2023.02.02 09:00

胃腸道基質瘤病人有逐年上升趨勢,由於早期沒有症狀,發現時往往都是晚期、且已轉移。幸好轉移性腸胃道基質瘤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治療,有 9 成病人可以穩定控制,存活時間甚至超過 10 年;即使再惡化,還有最新的標靶藥物可以治療,病人千萬不要放棄。

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罕見的消化系統癌症,隨著診斷技術進步,以及病人對疾病的認知,人數有逐年增加的現象。根據統計,胃腸道基質瘤在台灣從 1989 年每 10 萬人中約有 1.13 人確診罹患,到目前已上升到每 10 萬人中約有 2 人。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彥仰表示,胃腸道基質瘤的生長部位非常廣泛,從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整個消化系統都有可能發生。其中以胃部最多、約占 6 成,小腸約占 3 成,食道、大腸、直腸約為 1 成。

與胃癌大不相同 KIT 基因突變占 9 成

過去胃腸道基質瘤常被誤認為是「胃癌」,陳彥仰指出,雖然這 2 種癌症都長在胃部,但是癌症形成的細胞來源、治療藥物及預後完全不同,是截然不同的癌症。胃癌發生的位置在胃的黏膜上層,是上皮細胞所長出的癌症;胃腸道基質瘤是長在胃的黏膜下層或肌肉層,是間質細胞基因突變造成的癌症。

間質細胞基因突變是其表面 KIT(酪氨酸激酶)或 PDGFRα(血小板生長因子α)2 個接受器突變所致,前者約占 9 成,後者約占 1 成。KIT 最常突變的位置是外顯子第 9、11 位點突變,好發的器官分別是胃、小腸;比較少見的 PDGFRα,則是在第 18 外顯子發生突變,好發器官在腹膜。

早期開刀切除晚期標靶藥物 延長存活時間

胃腸道基質瘤幾乎沒有症狀,有一半左右的病人是透過健檢意外發現,其他則是等到腫瘤長到非常大,壓迫到鄰近器官引起肚子疼痛,或是壓迫到黏膜造成黏膜出血,產生血便、黑便才被發現,但是此時已是晚期了。

陳彥仰指出,胃腸道基質瘤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開刀切除,同時要做到「除惡務盡」。開刀後經評估是低復發風險的病人,追蹤觀察即可;若是高復發風險,即腫瘤大於 10 公、腫瘤破裂、細胞分裂速度大於 10/50HPF 等,建議服用 3 年輔助性治療的標靶藥物,降低復發的風險。

晚期或是治療後又復發轉移的病人都會非常灰心,陳彥仰說,絕對不要有放棄的念頭,目前有很好的標靶藥物可以有效的減緩症狀,延長生命。臨床上有很多服用標靶藥物的病人,存活時間已超過 10 年。

好的藥物多 胃腸道基質瘤比腸胃道癌存活更久

最常見的 KIT 轉移性胃腸道基質瘤,第 1 線治療是標靶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有 9 成病人的腫瘤可以穩定控制,時間可長達 5 年,甚至 10 年之久。如果腫瘤惡化,第 2、3 線有血管新生抑制劑可以接續治療。這 2 年還有第 4 線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以及 4.5 線加劑量的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胃腸道基質瘤對藥物反應好,但是藥物在殺死癌細胞時,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包括第 1 線的標靶藥物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第 2、3 線的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藥,會造成高血壓、手足症候群等血管相關的問題。如果出現副作用應和醫療團討論,減緩、減低藥量或是透過皮膚等照顧,緩解不適症狀。

至於第 4 跟 4.5 線新一代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標靶藥是較新的藥物,副作用是掉頭髮,只是會影響外觀,沒有上述的藥物的不適症狀。陳彥仰鼓勵病人,胃腸道基質瘤只要好好治療,比腸胃道的惡性腫瘤存活時間更長,應該勇於接受藥物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文/癌症希望基金會、編輯/賴以玲、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腸胃道間質瘤「全部都要當成惡性腫瘤」!做電腦斷層早期發現

幽門桿菌害胃癌風險增 16 倍!腹痛、脹氣超過一周要小心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