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縣竹北市西區鄰近海邊的新港里,大家或許陌生,但一提到新港,「龍鳳獅陣技藝」已成為新港的代名詞,這幕後的推手就是奉獻杏壇40載,在新港國小服務27年的鄭宇芝老師。
新港國小是學生數不到100人的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班,全校只有6班,但成立舞獅隊已經28年,曾在108年代表臺灣出國至廈門參加廈門青少年龍獅交流賽榮獲兩項第一名,於109年代表新竹縣參加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拿下六冠王的榮耀,歷年來在各競賽中獲獎無數
龍鳳獅陣是臺灣傳統且特有的的陣藝文化,由龍、鳳、獅,配合傳統樂器鬥藝。龍持金印及龍珠,鳳兩手鼓動雙翼,搭配上獅子翻滾、跳躍動作,是一個很需要基本功、耗體力,且充分需要團隊合作的技藝。體育專業出身的鄭宇芝老師,一開始藉此招募體力與基本素質好的學生加入龍鳳獅陣,數十年秉持推廣傳統技藝精神,帶領學生們推廣延續了龍鳳獅陣。
從小學開始參加田徑隊的鄭宇芝老師,國小就立下志願當體育老師。國中畢業後,想要考體專,卻不知道如何報考、也從沒出過遠門,克服萬難請求親友協助後,搭上了去臺中的火車。在無人陪伴之下,從沒搭過火車的她,因不知道南下的列車在第二月臺,時間緊迫下從第一月臺衝過去時,列車門忽然就關了,心慌的她在列車即將啟動之際,急忙拎著包包從窗子爬了進去,驚恐萬分的上了火車,然後嚎啕大哭。車上的乘客問:「小朋友你受傷了嗎?」「我沒有受傷,我只是很害怕。」鄭宇芝15歲時用這種搭火車方式,展現想要繼續求學和當老師的決心。而家境貧困的她,幸運地剛好在那個時期,家中突然有了一點土地收入,讓吵著要讀書的她,因緣際會成為全家六個手足中唯一可以升學的孩子。
雖然順利就讀臺中體專,但鄭宇芝卻開玩笑說:「體專真的不是人讀的,要樣樣都會。」除了傳統的田徑,如:跳高、跳遠、跑步等類別之外,游泳、體操、舞蹈都要會。從小沒接觸過游泳的鄭宇芝可是吃足苦頭,但不論是術科和學科,鄭宇芝都比別人更努力練習。「沒有錢可以重修,硬練也要過關!」最終,鄭宇芝從零到有,在臺中體專順利完成學業。
畢業的時候,鄭宇芝約三年未找到教職,後來才服務於私立上智小學10年,後續再考上苗栗縣正式老師,歷經服務幾間偏鄉學校後才到新竹縣新港國小服務。「教職是我得來不易工作和志業!」鄭宇芝堅定的說,謝謝老天爺給她機會當上老師,也感謝父母在最窮苦的時候,讓她有機會念書,她一定盡全力報答,也一定會認真的做這件事。
鄭宇芝帶領著學生們傳承龍鳳獅陣技藝,從教導學生們基本功學起,「馬步要蹲低,弓部要卡榫」,不論是腳部或手部的動作都要到位,鄭宇芝也會根據學生們的專長和特性分配角色,也不一定男生當龍、女生當鳳,另有獅頭、獅尾、獅鬼、鑼、鈸、鼓等角色,都會隨著學生們成長換不同的位置和嘗試。
鳳獅陣技藝並不容易,鄭宇芝說,一場比賽是五到九分鐘,學生們總是一下場就汗流夾背,像是獅尾需從頭到底蹲低,下巴要往內縮很辛苦;打鼓的也會打到手破皮,有些前滾翻跳或跳躍的動作也會造成瘀青。鄭宇芝總是會顧及學生的安全,也會適時地幫小朋友消腫、裹紗布保護著,每次舞獅頭或打鼓的學生手破皮了,在簡單包紮後,問他:「痛不痛?」學生說:「很痛,但是我不怕痛,我還可以撐下去。」
她也常會和學生們分享一句臺語俚語「吃苦像吃補」來鼓勵學生們,也常問他們:「練舞獅累不累?(累),苦不苦?(苦)」,但學生們總大聲回答:「可是我們不怕累、不怕苦!」這就是舞獅隊的精神喊話。
「我是很認真、很負責的老師,我也很堅持,就這樣默默就這樣做了40年。」鄭宇芝說,舞獅隊獲得大家的肯定,現在只要提到新港國小,大家都知道舞獅隊很厲害,儼然成為家鄉之光,不管是學校、家長、校友、社區的長者、地方人士都非常驕傲也樂意幫忙,這是讓人很感動的事。
我也期待學生們成為一個認真和負責的人,我不只是教導他們學習龍鳳舞獅陣藝,更要讓孩子們知道做事的方法和態度,像是只要我交代給學生的工作,學生們不能說忘記,若他們不會遇到困難可尋求協助,我也會陪同孩子解決問題,但絕對要負起責任,把事情做好。
龍鳳獅陣是臺灣的特有的文化,逢年過節與重大活動都代表著吉祥與喜。111年,鄭宇芝獲頒師鐸獎「資深優良教師獎」,她表示,雖然明年2月將滿65歲退休,但不減她熱衷的心,她依然決定會繼續教導新港國小舞獅隊,這是她的最愛,也是她在杏壇40年來最大的成就,希望舞獅隊繼續發揚光大,更希望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能重視與支持舞獅運動,讓更多的學生能接觸舞獅並傳承下去。
(新聞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