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高屏新聞)【記者宋德威、陳佩琪 / 高雄報導】日前文史研究者在高市壽山動物園山腳下,發現高雄柴壽山地區僅存的「土灰磘」,該遺構屬罕見且稀有,消息一出,讓不少文史界專家學者大感興喜;經追溯高雄柴壽山地區的史前文化「打狗野人」,早期就有使用比較低溫的土灰磘,作容器、手環、紡錘珠等日常用品。29日上午本報記者跟著文史研究者到現場了解現況。
多年來在高雄柴壽山地區針對動植物研究、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楊吉壽表示,時間序往前推算,1624年荷蘭政府跟明朝,澎湖交換大員港(今臺南安平港)及其它4港,經過隔年的搭加里揚之戰,及1636年簽約後,台灣南部才被荷蘭統治,當時荷蘭開始在打狗社引進高技術,含紅毛土(水泥)、番仔火、番仔油燈、甘蔗酒等民生項目。史前打狗野人,就有使用比較低溫的土灰磘,作容器、手環、紡錘珠等日常用品。
據悉,「胡犁頭土灰磘」,日本時代私人石灰磘,地點在壽山嚴仔口(興隆路旁)。比在黑土海,台泥鼓山廠石灰窯,這三座石灰窯,約建於1914-1917年間還早。楊吉壽表示,「相關單位出版的鼓山崎腳的考古發掘,地名是錯誤,黑土海,運河上游才是真名,崎腳是在正德路、青泉街至媽祖廟一帶」。「興隆溪至動物園路面邊坡坍滑及走山,防土石流擋土牆工程,如果上方有加重量建築,是沒有用的。這個石灰磘在4年前跟中油宏毅日本宿舍一起提報,後來沒有通過」。
對此,多年來工作之餘常與幕僚到柴壽山健走的高雄市議員陳美雅表示,來此的民眾有知的權利,不過在探索優美秘境前,需多做準備;就以高雄柴壽山為例,從古至今該山區遺留了許多軍事及人文相關遺址,不少逐漸遭人遺忘。陳美雅強調,戶外領域建議慢慢開放,但配套措施要出來,現在民眾喜歡走秘境(柴壽山),政府相關單位應主動與在地專業戶外探險及導覽解說團體搭配,軍事遺址走讀、山野技能課程、打狗野人遺址、生態導覽,政府應多舉辦相關活動,使參訪知性之旅。
▲文史研究者在高市壽山動物園山腳下,發現高雄柴壽山地區僅存的「土灰磘」。
(圖/記者宋德威、陳佩琪攝,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