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食道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當病人感覺吞嚥困難前來就醫,這時的食道癌已非內視鏡治療能處理,往往需要結合放療、化療與手術,且轉移風險也大幅增加。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江技坤表示,如果能在癌前病變階段就先進行治療,就有機會阻止食道癌的發生,因此,了解哪些人容易產生食道癌前病變、定期檢查相當的重要。
為何會產生食道癌? 危險因子有哪些?
食道癌依照細胞型態可分為「鱗狀上皮癌」與「腺癌」兩大類。在台灣,約有90%的食道癌為鱗狀上皮癌,江技坤醫師提到,食道黏膜絕大部分都被鱗狀上皮細胞所覆蓋,由於食道是延續口腔的管狀結構,很容易接觸到外在因子的刺激,若是長期接觸致癌物質,就會導致細胞變性,進而產生癌症。
雖然食道癌初期沒有症狀,但民眾不需坐以待斃,江技坤醫師表示,食道癌的發生跟其他腸胃道癌症一樣,都是黏膜產生變性,歷經分化不良的癌前病變,最終才演變成癌症,應先了解那些人容易產生食道癌前病變
像鱗狀上皮癌,目前有幾項已知的危險因子需特別注意,包含菸、酒精、檳榔,江技坤醫師指出,吸菸會使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增加3-9倍,喝酒會增加3-5倍,嚼檳榔則會增加2-5倍,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些危險因子,有加乘作用,同時吸菸、喝酒,有高達20倍的風險,若三項危險因子都會,甚至會增加60-80倍。
其餘危險因子還有吃太燙的食物,曾因吞食鹼液造成食道灼傷,或患有食道弛緩不能的患者。
而另一種在台灣較少的食道腺癌,「胃食道逆流」被視為其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江技坤醫師表示,食道腺癌主要是由於胃酸長期刺激,造成下段食道黏膜產生「巴瑞特氏」食道的病變,此外肥胖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食道癌如何檢查? 如何治療?
在了解自己是否為高危險群後,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接受胃鏡檢查來進行食道癌的篩檢。
江技坤醫師提醒,在轉變為癌症時,細胞會先經過「癌前病變」,這時上皮細胞雖已開始產生變性,但影響範圍非常表淺,病人完全不會有症狀,若能在此時就將癌前病變抓出來,並接受內視鏡治療,就可大幅降低發展成癌症的機會,近年來有食道射頻消融術(RFA)用來治療食道癌前病變,但並非所有病灶皆適合此治療方式,仍需要醫師專業的評估。
醫師也強調,因阻塞症狀發現的食道癌,往往已是進行性癌症,不止存活率降低,即使成功治療後也往往導致生活品下降,透過了解自身危險因子,早期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進而早期治療,改變生活習慣,才將能大大降低食道癌發生的機率,不再食不下嚥。
資料來源:不再食不下嚥 談食道癌 (國泰醫訊2022年9月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5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