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年假即將來臨,對許多人來說,這代表著隨之而來的緊張關係。每年的這個時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充滿不舒服的時刻、意見分歧和徹底衝突,因此很多年輕人在離家很久之後,都會對回家過節感到擔憂。
年假期間可能會出現人際關係困難的原因有很多,也許你的阿姨不喜歡你對年菜食譜的調整,或者你朋友的新伴侶有令人不安的政治立場。也許你第一次帶著伴侶來見你的家人,不確定每個人是否都會相處融洽。
自從疫情大流行以來,人們與親朋好友的社交活動變少,導致某些話題引爆衝突的風險變得更高。例如宗教和政治議題,最好避免在這樣的環境中提出,棘手的聊天主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可能帶來更多的意見紛歧;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把手機帶到餐桌上也會帶來麻煩。
家庭爭執是很常見的,但其解決方案很少是現實的,也不是基於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實證研究。透過考慮這些衝突在實際互動的背景下是如何運作,我們可以把理論上聽起來不錯的東西,轉化為我們可以付諸實行的東西。
說話前先三思
在現實世界中,衝突可能會在你意識到它們正要發生之前升級。也許你能夠預測互動可能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方式,例如酒精通常會導致家庭爭執嗎?你的父母是否對你的新伴侶過於挑剔?考慮如何在問題發生之前避免問題。
在當下,你經常可以發現某些事情即將出錯的「線索」。麻煩通常不會僅僅因為一個人而出現,而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發生,過度假設誰可能是「麻煩製造者」本身不會有所幫助。
你必須學會識別人們正在進行的對話與動作,包括你自己的動作,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回應。一些面部表情可以表達懷疑或不信任,而輕蔑的表情,如翻白眼,代表談話可能會轉向侮辱而非討論。
當你注意到說話方式得到什麼樣的回應時,你可以更深思熟慮地選擇要說什麼,即使改變一個詞彙也可以調整對話的方向。對話開始升級成衝突的一個常見跡象,是人們開始評論對話本身,並指責彼此不合理的行為。一旦你學會更加意識到這一點,就可以協助你反思如何以可能緩解衝突的方式做出反應。
思考為什麼造成衝突
這裡有一個兩難之處:從衝突中退縮,有時會挑戰我們的真實性和對信念所承諾的價值觀。如果有人說了一些侮辱性的話,無論是輕微還是令人震驚的,那麼息事寧人會讓我們感到不真誠與道德上的不負責任。有些衝突是值得參與的,尤其是與你關心的人,對方願意傾聽和思考事情,但複雜之處在於,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通常,當人們爭論所關心的事情時,最終會開始發散或談論不同目的,甚至不再真正討論同一件事。每個對話都有一個軌跡,但對話完全可能變成平行或發散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善意的討論也不太可能產生成效。
歸根究柢,值得思考的是什麼因素讓我們與另一個人的對話「變得困難」,我們可能無法將其直接歸咎於某人不是中立或客觀的陳述。也許我們應該保持彈性,探究衝突背後的真正原因,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消解雙方的歧異之處。
文/孫珞軒、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