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社記者葛芃欣臺北17日電)為強化行車安全,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受臺鐵局委託籌製「列車限速備援系統」,中科院研究院電子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劉榮超今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說明,此合作案起因於民國107年普悠瑪列車翻覆事件,當時因為自動列車防護(ATP)系統關閉,導致列車喪失超速自動剎車的功能。 劉副所長表示,當ATP被關閉時,該系統可立即啟動超速警示與自動剎車功能,此外,系統開機後,即具列車速度/位置偵測、顯示及紀錄等行車紀錄功能。 劉副所長進一步表示,系統的開發是運用中科院既有雷達基座控制系統、油壓底平控制系統及顯示控制等技術能量,加上臺鐵局於車輛性能與控制知識的能量,進而開發列車煞車控制的技術。 劉副所長提到,中科院與臺鐵局於民國109年舉辦「限速備援系統案」簽約儀式,在交通部林前部長佳龍與國防部前常務次長李宗孝中將共同見證下,由張忠誠院長及臺鐵局張政源局長共同簽署合約,並於12月29日正式簽約。 在安裝期程部分,劉副所長說明,因民國110年4月29日總統軍事會談中提到「請中科院協助臺鐵局列車限速備援系統提早完成,確保鐵路行車安全」,在張忠誠院長指導下,將於今年3月31日前完成普悠瑪號等7型列車400套「列車限速備援系統」之供應、安裝與測試。 劉副所長說,該計畫與技術團隊緊密合作,團隊在疫情肆虐下仍戮力以赴,民國110年6月30日提前完成太魯閣號、普悠瑪號共52套系統的安裝與測試,且於民國111年1月19日獲頒台灣德國萊因公司第三方驗證與認證符合性證明書。 劉副所長強調,臺鐵局已規劃該案未涵蓋的現有車輛及新採購的車輛,皆要安裝列車限速備援系統,以作為行車安全多設一道防線,除提升國民搭乘列車的安全外,同時符合政府軌道產業國產化的政策,並協助國內軌道技術的科技發展,未來可組成軌道產業國家隊進軍國際市場,以達挹注國內產經效益及中科院以科技善盡社會責任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