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關心你我的餐桌,從保護種子開始!

十分好/編輯部 2023.01.16 15:06

保護種子 (1)

文/曾怡陵、攝影/黃基峰、陳俊羽  

(天天里仁)

為什麼保種很重要?


  逛超市時,你是否注意到蔬果愈來愈大又漂亮,但選擇卻愈來愈少了呢?「以蘋果為例,全球種原庫少說也有5千種,但現在全球主要生產的品種大概不會超過10種。」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說。近代作物品種的數量正急速減少中,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農業社會 (1)


  在古早農業社會,農民在採收後,都會留下優異的種子來保種和品種改良,因此各地方都有在地的作物品系,豐富而多元。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種子公司販售的商業品種成了主流,農民留種的習慣也隨之改變。


為什麼農民不留種了?


  農民漸漸不留種,跟蔬果的集貨配送有關。傳統市場或超市的蔬果在被送到販售點前會先到集貨中心。如果蔬果體型有大有小,集貨人員就無法標準化作業。為了配合大規模的分裝作業,農產品的外觀規格成了現代育種的重要方向,在地作物品系反而不受青睞。

地作物品 (1)

Photo by Alexander Gamanyuk on Unsplash

  農民不留種,也跟現代農業追求成本效益有關。如果耕作的田地不大,還要挪一部分田進行保種,將會影響農民的經濟收益。要培育出農民想要的優質品種,會需要數代的育種管理。考量到投入的時間與人力成本,現代農夫通常會直接購買商業種子,而不自己留種。久而久之,農民遺失了留種的習慣和技術,而作物生產權就從農民手中轉移到種子公司。


品種的消失 可能讓物種和文化消失


  近年來極端氣候影響全球農耕,當暴雨、久旱或病蟲害導致作物歉收時,可能讓品種消失。例如,非洲蕉曾爆發大規模的香蕉黃葉病,讓許多非洲人失去主食來源。為避免全球發生大規模疫病造成的糧食危機,育種家持續努力尋找基因,以便育成更多抵抗力強的品種。

  種子,也關係著文化和生態。以原住民的小米為例,煮粥、製酒或用於祭祀的小米都選用不同品種。假設小米的品種變少或消失,某些文化可能無法延續。從自然界來看,則會破壞生態平衡。農業試驗所作物種原組研究員溫英杰說,一個品種消失對以此維生的動物、昆蟲、寄生在上面的微生物都會造成影響。


馬太鞍部落復育成功的古稻 (1)

▲種子關係著族群文化與生態,在馬太鞍部落復育成功的古稻,曾是部落喜慶時的重要食物。

政府和農民保種缺一不可


  因為看到了保種的重要性,政府和民間不約而同進行保種工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的作物種原組如今已保存了1,528種的種原,超過10萬份的各類作物種原。政府種原庫做大量且長期的保存,只要保存得當,保存幾千年都有可能。

 「農民保種則走另外一條路」,郭華仁說。農民留種的數量雖有限,但如果各地都有農民留種,數量就很可觀。農民保留的種子,因為經過風土的洗禮,最適合當前的環境耕種。此外,他們留下的種子,可以作為種原庫的材料。

如果種原庫保留地方的種子,當農民留種失敗時,可以向種原庫索取種子,不致讓品種消失。著眼於糧食永續,政府和農民的保種行動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保種倡議  逐漸在國際發酵


  放眼國外,印度知名保種團體范達娜.席娃博士(Vandana Shiva)的九種基金會,倡議照顧小農、反對大公司用專利壟斷種子及保存品種的多樣性。從印度各地蒐集來的主要及小眾作物種子數量眾多,光是水稻就好幾千種,成果斐然,也吸引台灣保種團體前往取經。

  在日本京都,地方攜手民間團體的「京故鄉產品協會」則成功地把兩百多年前農民保存下來的地方品種──京野菜變成地方創生的材料。如今,在當地餐廳、市場都可以看到京野菜相關產品,是地方品種成功品牌化的例子。韓國的Native SEEDream組織成員包含農民、消費者及研究人員,除了蒐集種子、辦種子交換會,也在農村蒐集品種故事、舉辦品種分享會。


消費者也可以是保種推手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可以怎麼支持保種呢?出身台南的郭華仁教授說,台南店家的芥藍炒牛肉普遍只用白芥藍這個古老品種。因為台南人嘴刁,喜歡白芥藍的風味和口感,促使店家繼續購買白芥藍,而保存了這個古老品種。郭華仁也鼓勵消費者多逛農夫市集,享受挖掘地方品種的驚喜,以實際購買支持農民保留地方品種。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專員詹于諄說,她曾帶土芒果乾、土橄欖鮮果乾、紅藜棒等傳統品種作物加工的里仁食品,到國際保種交流會分享。日本、韓國的保種團體對於里仁以加工方式支持農友保留原生種水果的做法十分驚豔。「土種的作物可能因為偏酸、肉比較少,不適合市場口味偏好,但如果經加工轉化過,就會找到出路。」

  消費者透過飲食多樣化、購買少見品種蔬果或原生種加工食品,就可以成為改善環境的推手,為糧食的永續注入動力!

土芒果 (1)

▲ 土芒果因為偏酸、肉少,不受生鮮市場歡迎。里仁透過加工,為傳統作物找到出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