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舉辦的劉國松回顧展,是該藝術家在新加坡公共美術館中最大型的展覽,聚焦藝術家70年來開創性藝術實踐的關鍵時期
新加坡 - Media OutReach - 2023年1月13日 - 他是全球現代水墨實踐的先鋒人物,亦是超越傳統繪畫技法,肌理和材料界限的藝術家——他是世界著名的現代水墨大師,劉國松。他以現代性重構傳統,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水墨畫,改變了既有的水墨藝術實踐。
「劉國松:實驗悟道」(Liu Kuo-sung: Experimentation as Method)是藝術家在新加坡公共美術館當中最大型的展覽。本展於1月13日向公眾開放,回顧劉國松70年的藝術生涯,聚焦於他為現代水墨做出的重大貢獻,包括開拓性的實驗以及對中國傳統和西方藝術哲學的深度整合。
劉國松(生於1932年)因其對現代水墨畫的全球發展做出的貢獻而備受讚譽。在他的藝術生涯中,這位91歲的藝術家致力於中國水墨畫現代化的探索和倡導。劉國松是五月畫會的主要創始成員,該畫會是1950年代至70年代推動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主要團體之一。他大膽摒棄傳統繪畫固有的標準,通過自身的水墨實踐和寫作,展示其現代的方法 。
他的實驗不局限在毛筆繪畫技巧,他還同時探索材料的使用,在其繪畫中創造肌理的效果,以增強視覺衝擊,由此研發的新材料——「劉國松紙」也因此產生了。劉國松在水墨語言現代化方面的領導角色將自身推向了國際舞臺,其作品曾在亞洲、歐洲和美洲各地展出。
「劉國松:實驗悟道」展出超過60幅精彩的水墨作品和150件來自劉國松個人珍藏的檔案資料,追溯其 70年來的突破性藝術實踐。本次展覽也包括劉國松慷慨捐贈給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作品。雙方也正在就未來捐贈的意向進行討論。
劉國松的捐贈擴展了美術館的水墨畫珍藏。美術館在新加坡水墨藝術家、中國水墨大師吳冠中等畫家作品的基礎上,長期以來致力於加深水墨藝術的研究,透過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視角,為研究水墨藝術的區域性和全球化發展提供獨特而豐富的敘事。美術館對劉國松水墨創新的關注和研究,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語境中水墨藝術的多元敘述,提升美術館作為區域現代水墨藝術研究的領先地位。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長陳維德博士表示:「劉國松通過他的繪畫技巧和材料運用,開創了傳統媒介的嶄新視野。他的作品展示了創新藝術精神的非凡成果。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很榮幸收到劉國松慷慨捐贈的作品。此外,本館在提高水墨認識和鑒賞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能得到劉老師的認可,我們為此感到鼓舞。我們相信,本館水墨收藏的深度和廣度將吸引全球觀眾,並支援我們在新加坡、東南亞和世界的藝術之間創造更多的交流對話。」
劉國松基金會的執行長劉令徽表示:「多年來,我們看到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為提高人們對水墨藝術的認識和培養鑒賞力而做出的努力。我們希望此次捐贈能夠讓美術館進一步擴展其關於水墨的展覽和項目,展示水墨美學和多元性。」
展覽亮點:實驗作為傳統水墨藝術的實踐方法
這次展覽通過精選的藝術作品和檔案資料,追溯劉國松藝術生涯中的重要時期,讓參觀者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藝術,將他的作品置於更廣泛的歷史背景中,並突顯其創新的相關性和意義。
在其早期的藝術生涯(1960年代)中,劉國松便已經開始在水墨方面進行創新。 他專注於材料的使用,並研發了自己的用紙,命名為「劉國松紙」。這是一種質地粗糙,表面上「粘」有纖維的厚棉紙。著墨后撕剝掉紙筋纖維,就會於畫中創造出白線和肌理的特殊效果。參觀者將有機會在展覽的第一區塊,「墨象之舞」看到這種紙張的肌理及其應用。
劉國松經常思考如何將水墨和受西方藝術啟發的藝術概念結合在一起。例如,他在水墨的實踐中重塑了抽象的概念。他開拓水墨前沿,創造了一種反映自然精神和生命力的新視覺語言,與中國古典山水畫的美學形態相呼應。
1960年代,劉國松有了到美國旅行的機會。60年代也恰好是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引發熱議的時期。這個重大的國際事件被記錄在劉國松的重要拼貼畫作品《月球漫步》(1969年)中,他將一張從《生活》雜誌上撕下的圖片貼在該創作中,並融入獨特的水墨畫風格。
劉國松亦曾接觸過波普藝術和硬邊繪畫等藝術形式,該藝術形式屬於抽象形式的一種,其特點是具有鋒利邊緣或硬邊的平面色彩區域。受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影響,他在作品中使用了明亮和大膽的色彩。他創造了一種耐人尋味的視覺對比和共鳴,在構圖中採用富有表現力的筆觸與多樣的水墨和紙張肌理以形成對比。觀眾在「地球何許」區塊,可以觀賞到劉國松是如何將山水畫的自然意象延伸到永恆無垠的宇宙景觀中。
自2000年開始,劉國松重溫了他在1960年代作品中首次捕捉到的宇宙景觀。這些作品的靈感來自阿波羅8號太空任務拍攝到的代表性地球照片,作品構圖以懸掛在地球景觀上的天體為錨點。 長逾三米的《如來》(2014年)捕捉到天體跨越時空的移動。
1972年,劉國松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因此將精力和努力轉向藝術教育。在大學里,他開設了現代水墨課程,闡述了他對實驗的信念,挑戰了通過臨摹作品來學習的傳統教學方法。
劉國松在其藝術生涯中,一直在實踐中秉承這一理念,通過對材料的創新使用和對其技巧的打磨,如水拓法、紙拓法、撕剝紙筋和漬墨法等,推敲並重新定義水墨——如在「不知仙源何處」區塊展出的作品。他渴望擴大水墨實踐的方法,而靈感的源泉始終都是大自然。
從1980年代開始,劉國松重返中國大陸各地遊歷。最後一個區塊「水枕能令山俯仰」中展出的作品,創作靈感都來自九寨溝的湖泊和西藏的雪山。2000年以後,他創作了不少巨幅山水。
在這些大型系列作品中,劉國松繼續進行材料實驗,如在《正是春影爛漫時》(2008年)中可見的建築描圖紙。該紙張吸水性較差,使劉國松的漬墨技巧得以取得突破。 這些在其職業生涯後期創作的傑作,強烈地展示了劉國松長久以來發展和日臻完善的各種創新藝術創作技巧,以及他對水墨半抽象方法的回歸。
展覽參觀、活動和餐飲
訪客可在導覽員的帶領下進行參觀,這次展覽除了為家庭和兒童提供深入學習水墨畫的活動,還包括湘靈音樂社為回應本展覽準備的多項活動。不僅如此,The Great Mischief餐廳也推出了以劉國松作品為靈感的特別菜餚。講座和小組討論亦會讓觀眾認識到這位大師級藝術家的藝術實踐。
有關展覽及相關活動和節目詳情,可流覽:nationalgallery.sg/experimentation-as-method
圖片及更多資料可在【此處】獲取。
「劉國松:實驗悟道」(Liu Kuo-sung: Experimentation as Method)於2023年1月13日至11月26日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4樓展廳和吳冠中展廳舉行。
適用一般門票。
Hashtag: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The issu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是一所頂尖的視覺藝術機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新加坡及東南亞現代藝術公共收藏。 它坐落於現代新加坡的發源地—— 市政區內,由前新加坡最高法院和前政府大廈這兩座國家古跡改建而成。 美術館經過全面修復之後華麗轉身,升格為總面積達6.4萬平方米的藝術殿堂,在呈現美輪美奐的新面貌之餘,也彰顯出新加坡獨特的文化遺產和地理位置。 旨在成為一座先進博物館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以促進新加坡、東南亞和世界之間的藝術對話為目標,進而提升社會的創意精神和包容意識。 這在本館的合作研究發展計劃、教育項目、常設和特別展覽,以及立意新穎的各項活動當中可見一斑。 美術館也積極和各大國際著名博物館合作,如巴黎蓬皮杜中心、奧賽博物館、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等,在共同呈現國際視角下的東南亞藝術之餘,彰顯出新加坡在全球視覺藝術領域中的關鍵地位。 2020年,美術館在《藝術新聞》的常年全球美術館到訪人數調查中排名第20,成為東南亞國家中唯一上榜的美術館。 2018年,美術館成為亞洲首個獲頒兒童博物館獎的博物館,此項殊榮由國際兒童博物館協會Hands On!和歐洲博物館學會聯合頒發。 美術館也在 2017年榮獲TTG旅遊獎中的「最佳主題景點獎」,並於2016年在聲望崇高的新加坡旅遊業大獎中榮獲「最佳景點體驗」、 「為旅遊業帶來突破性貢獻」和「最佳服務獎(景點)」獎項,對美術館在為新加坡旅遊業注入新活力所扮演的角色給予肯定。 欲知詳情請流覽:https://www.nationalgallery.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