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王惠珀感懷隨筆》兩岸一家親-兩個世紀四代人的兩岸足跡 (二)

優傳媒/ 2023.01.13 14:37

先父王宜生的回憶錄記載他歷經日本統治、避居江南以及光復回台的三段時空轉折(2006)。

 

作者/王惠珀

 

《前言》

中國習近平主席在元旦賀詞裡提到「兩岸一家親」。如果筆者說這聽來很受用,會被冠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到先父與先翁走過的戰亂歲月。且容我追本溯源,說說這兩位「日籍台人」在二戰期間如何避戰江南。親人的苦難,讓我相信和平才能救台灣。

 

《我來自何處?》

王氏族譜記載:「天下王氏出太原。始祖姓姬,名晉(公元前545年),東周靈王之太子,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後人以「王」為姓,移居山西太原,植槐三株起家。南宋靖康之難(1125~1127年),族人南渡(另一支遷往山東)到福建晉江,居停之處皆植三槐,以示念祖。」如今王氏人口超過一億,是中國第一大姓(2019年資料)。

 

天下王氏出太原,始祖東周靈王太子晉(西元前545年)。

 

1751年,晉江族人渡海來台,落腳桃園林口的赤塗崎,七房兄弟在此植槐三株,安身立命。我的祖父(第14世孫)王傳翼以「庭植三槐,家中有慶」為二位家兄命名,直接與2500年前的太原王家有了連結。筆者在密西根大學唸書時有位台大機械系來的同學王榮槐,幾年之後我溯源王家,才知道原來我們是本家。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路線圖(取自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pgb99g.html)。

 

王氏族人中,三國演義記有「王允巧施連環計,藉貂蟬引呂布殺董卓」。北宋有王安石變法,對壘保守派司馬光而被罷黜。當代中國有外交官王毅,鴨子滑水十年,以輸出科技、基建及經貿,開展和平外交。台灣則有正在發燙的俠女王鴻薇,以「國王沒有穿衣服」拆了蔡英文的政治布局,還有俠客王世堅,炮口對著自家民進黨,在亂世裡板蕩識忠奸。

 

《讀史讓人學習謙卑》

筆者年輕時太順利,養成驕傲習性,未曾在乎過父母經歷過的磨難。直到母親罹病住在安寧病房時,才認真遊說她寫下一生行止。

 

我這真是個好點子。此後母親及照顧母親的父親,在病房裡人手一筆,各自沉浸在回憶中。母親往生時留給我們一篇從少女寫到行將就木的《我與台大醫院的三層因緣》,以及一本《122首日本歌謠》。她憑著記憶寫下了歌詠獅馬猿象、花鳥蟲魚的童謠及年輕時的流行歌曲,用回憶錄的精采取代了灰色的餘生。

 

父親則用日文寫下《雪泥鴻爪》,描述他經歷日本統治、為避戰移居江南、以及光復回台的三段時空的轉折及調適。他以大篇幅描述列強割據下的上海見聞錄,也以他尷尬的日籍台人身分,寫下中日戰爭時期在江南的求生錄。

 

《雪泥鴻爪》以很大篇幅記載列強侵略下的上海及蕪湖紀實。

 

《兩個落難青年在蕪湖的邂逅》

父親90歲那年,拿著一張泛黃的紙問我:「這蕪湖同鄉會名單上的洪允廉,妳認識嗎?」

 

天啊,我的父親(時年20歲)與外子洪永泰的父親(時年30歲),1938年同時出現在蕪湖。

 

洪家爸爸日據時代到鼓浪嶼唸書,畢業後到上海,協助親舅李應章醫師(抗日英雄)管理醫院,娶了護士王潔。王潔於戰後隨夫返台,從此與娘親斷了音訊。

 

王家爸爸則為了躲日本征兵赴南洋,19歲就被迫長大,自求生存。他以「拓亞商會」職員的身分先到上海,再到蕪湖,任職於「日通運輸株式會社」。隔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他被迫以敵人身分在蕪湖待了七年,但在自傳中,他對蕪湖居民給予的同胞愛表達了感恩之情。

 

當時避居大陸的台灣人有多少,並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在敵國對壘的夾縫中,日籍台人各憑本事求生,譜出震天地泣鬼神的豪情慘事,令人肅然起敬。

 

《兩岸一家親》

1949年共產黨解放大陸,改變了很多外省人的命運。1989年兩岸開通,終於扭轉了這些人的命運。2016年民進黨抗中保台,再次扭轉了數百萬赴大陸發展的台灣人的命運。

 

筆者1990年與外子帶著婆婆回上海、南京探視家人。鄉親說:「衣冠南渡時,咱王氏族人落腳南京,佔了南京人口的7.7%」。我們在此瀏覽台灣看不到的近代史,對兩岸關係有了新的看法。  

 

經過蕪湖時,我百感交集。回家後,在忠孝東路216巷買了南京板鴨,向父親稟報我去了蕪湖。已經糊塗了的老父兩眼發亮,問我見到周牧師了嗎?我答以:「有,有,他還請我帶板鴨給您呢!」這善意的謊言,帶給父親晚年溫馨的回憶。

 

日籍台灣青年王宜生在蕪湖八年,師從周立山牧師學中文,受到蕪湖人的照顧。

 

照護父親五年的惠英姐妹來自福州。父親往生後,她邀我兄妹到福州,她的家人開車帶我們走了一趟衣冠南渡之路。我們在安徽黃山山腳下的宏村,看到王氏宗祠。在武夷山五夫鎮朱子巷喜逢「植槐世第」,與朱熹講學的「興賢學堂」比鄰,攜手走過900年。

 

2018年筆者到江西婺源深山裡的「篁嶺」渡假時,又喜遇「三槐堂」。時光隧道總在槐樹下維繫著讓我追本溯源的感動,無論在美國、大陸或台灣。於是我又去了河洛地區,這裡保存著唐宋文明的千年風華,我圓了慎終追遠的心願。

 

大河小說式的戰亂也給了我震撼,原來「衣冠南渡」指的是文化南渡,這讓「不忘本」成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基因。原來傳承是生命的內涵,沒有人有權力奪走我的記憶資產。

 

筆者兄妹溯源之旅,在福建武夷山、江西宏村及安徽婺源都喜遇本家三槐堂。

 

《結語》

我勤於讀史,才能窺得先人的逃難足跡。史實讓我明智,相信和平才能救台灣。我也常開著車,帶著寫作心得,到林口赤土崎與爹娘分享。民進黨執政的這幾年,在碑文上寫著「山西太原」的墓園沉思時,我心裡總浮現「台灣女兒在祭拜中國父母」的荒唐與悲傷。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