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洩洪式解封!星媒:《新華社》認「白紙運動奏效」逼中國轉變防疫政策

eNews新聞網/寧于晨 2023.01.11 09:58

中國洩洪式解封後疫情在境內大規模蔓延,引發國際密切關注,中國官媒《新華社》8日撰萬餘字長文披露新冠疫情防疫轉折過程,文中提及「14億多人口的中國,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廣泛凝聚共識、科學決策,成為防控策略調整的關鍵」,被星媒分析指出,是在隱晦承認「白紙運動」逼中國政府轉變防疫政策,反映出官方先前並無過渡至後清零時代的明確規畫。

新聞圖片

▲去年11月底中國各地掀起「白紙運動」示威浪潮。(圖/翻攝推特/@lauriechenwords

中國去年10月底召開二十大期間提及新冠疫情,各級官員口徑一致追隨總書記習近平,言必稱「堅持動態清零」,但進入11、12月後,當地防疫措施就不斷調整,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新規定推出,最終宣布在本月8日開放邊境,結束近3年的嚴格防疫措施。中國防疫政策從清零到躺平表現得極為極端,引發諸多質疑聲浪,新華社8日刊發〈我國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紀實〉長文,強調政策調整是「因時因勢科學決策」。

文章指出,2022年11月10日,北京中南海召開了一場非同尋常的會議,國家領導習近平指示,「堅持科學精準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要在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舉措不能放鬆」。在這次會議上,當局作出重大決定,並首次提出的20條優化措施,向海內外釋放中國因時因勢、主動優化防控政策的信號彈,但這一措施並未緩解壓迫多時的民怨,11月26至27日,南京、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至少21個城市引爆「白紙運動」。

文章提到,2022年11月下旬,一些群眾反映部分地區「靜默」管理、「層層加碼」等防控問題,引起高度關注。新冠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更加有針對性地優化防控舉措。文章此處意有所指「14億多人口的中國,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廣泛凝聚共識、科學決策,成為防控策略調整的關鍵。」12月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次日公佈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新十條」。除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更不再限制民眾跨省移動。

新聞圖片

 

▲中國8日起解除入境隔離措施,並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圖/翻攝臉書/Ambassade de Chine en France

針對《新華社》的萬字文章,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隔日發表看法分析指出,儘管《新華社》未直接表明,但相信文章中提及的「民眾反映的問題」指的就是去年11月新疆烏魯木齊高樓發生大火造成嚴重傷亡,隨後在北京、上海等地引發的示威浪潮。報導引述學者指出,《新華社》長文等同於間接承認「白紙運動」逼迫中國政府改變抗疫思路,並反映了「過去長時間清零僅是『緩兵之計』,官方之前並沒有過渡到後清零時代的清晰規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者覃夢奇向受訪時表示,官媒發布的長文間接承認烏魯木齊大火加速促使清零政策走入歷史,讓執政黨轉向民眾提出的防疫松綁訴求;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學者陸曦則認為,中國各地早在前年就傳出防疫層層加碼的亂象,近期又急轉彎突然大幅鬆綁,有可能會讓民眾進一步感到公共政策不可預測,進而對政府失去信任。

新聞圖片

▲聯合早報引述學者指出新華社長文等同於間接承認「白紙運動」逼迫中國政府改變抗疫思路。(圖/翻攝自聯合早報)

而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鄧聿文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則表示,白紙運動對於中國改變清零政策是有一定影響的。他進一步會說明,中國之所以改變抗疫思路最主要有兩大因素「除了去年11月底的示威外,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經濟」,去年11月,中國經濟再度下滑,加上當時正好爆發「白紙運動」,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促使中國當局不得不順義民心,轉變防疫政策。

此外,美媒《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先前也報導指出,中國防疫政策之所以會大轉彎松綁,全是因為習近平在20大後接收到許多令他震驚的信號,其中包括出口數字下降以及「白紙運動」,種種跡象讓他明瞭「動態清零」已是社會經濟動蕩的根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