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在中國境內大規模蔓延,且已經從感染高峰走向重症高峰,但官方開放後又將防疫降級至「乙類乙管」,引發外界密切關注。面對國內的疫情發展走向,中國官方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承認,在中國本土傳播的疫情病例數有一定規模的情況下,確實存有出現新變異毒株的可能性。
▲新冠疫情持續在中國境內大規模蔓延,且已經從感染高峰走向重症高峰。(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國8日起將新冠病毒防疫措施自「乙類甲管」降至「乙類乙管」,不再隔離確診患者並大幅鬆綁防疫措施。陸媒《央視新聞》8日專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針對中國人口基數大、感染人數也多的背景下,新冠病毒調整為「乙類乙管」後是否會產生新變種病毒的問題提出看法。
吳尊友坦言,官方公布優化防控策略後,中國本土傳播的病例數在一定規模的情況下,確實存在出現新變異毒株的可能性,需要密切關注。他指出,因此官方在「乙類乙管」的疫情監測方案中專門提及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監測,意指每天都在進行新的毒株樣本收集和測序,監測毒株的變化。
▲中國官方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圖/翻攝自微博)
吳尊友補充說明,目前境內發現的所有毒株都是已在國際共享平台上分享的毒株,也就是在國外已經報告或主要從境外流行後傳入中國的毒株,截至目前,尚未在中國境內發現新的變異毒株;至於降級至「乙類乙管」以及國門打開後,Omicron變異病毒BQ系列及XBB系列的毒株是否會進入並掀起第二輪感染?
對此吳尊友表示,我們對國際社會各個國家流行的新毒株的情況進行了解追蹤,對國內發生的疫情也進行了毒株變異的監測,特別是從境外回國人員當中也檢測到這些毒株。他進一步解釋,會不會造成新一輪的疫情,取決於病毒變異的毒株和剛剛流行的毒株之間在結構上有多大的相似性,或是變異差異有多大。從目前來看,因為毒株的變異還是Omicron家族的亞型裡面的分支的變異,因此他預測「馬上造成新一輪傳播的風險應該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