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資誠:離岸風電產業站在十字路口 政府扮演關鍵角色

中央社/ 2023.01.05 14:1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105 14:13:45)經濟部能源局於2022年底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競標最終得標及容量分配結果,共計3GW裝置容量將於2026年及2027年併網發電。在7個雀屏中選的風場中,如同第二階段潛力場址、以外資為主要發起人的開發商佔大多數,包括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丹麥)、科理歐(Corio/澳洲)、北陸能源(Northland Power/加拿大)、風睿(Synera/美國)、法國電力 (EDFR/法國)、及天豐新能源 (Skyborn/美國) ,而本土參與者/開發商代表則有上緯、力麗及台亞。

得標開發商面臨挑戰 行政契約尚未定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再生能源事業服務副總經理蔡宗達認為,自2021年8月正式公布《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以來,經過了長時間的前期開發作業及一年以上的投標準備,這次競標作業的完成,對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是個值得肯定的里程碑,不過,或許尚未到全面慶賀的時間點;除了沃旭(Orsted/丹麥)及捷熱(JERA/日本) 因考量投資效益或策略發展、於投標截止前夕突拋出不參與競標的震撼彈外,得標開發商目前面臨的種種挑戰,皆將影響著開發商與政府的正式開發合約「行政契約」是否能順利簽署,顯現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正位於關鍵抉擇的十字路口。

蔡宗達進一步說明,相較於100%台電躉購費率、無國產化的第一階段示範風場,及70%台電躉購費率、初始國產化且無單一開發商開發容量限制的第二階段潛力場址,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政策補貼及開發容量不如過往彈性。無台電躉購費率、更多國產化要求及單一開發商開發容量上限,使得開發商面臨了上有鍋蓋下有鐵板的情況,對開發商開發風場實已相當棘手。然而在供應鏈國產化政策下、本土供應鏈量能是否成熟仍尚待時間驗證,目前尚未最後拍版定案的行政契約中所新增的國產化相關罰則,將對未如預期達到所承諾之國產化的開發商產生高額罰金,雖在開發商數次反應之下已有所調整,但對得標開發商最終是否簽署行政契約也埋下了隠憂。

而從此次各得標風場最終得標的價格為每度新台幣0元或0.01元可以瞭解,開發商將不再以售電予台電為目標,取而代之的是透過簽訂企業再生能源購售電合約(CPPA)售電予一般企業或再生能源售電業者。如何審慎分析再生能源市場需求、選定適合的再生能源需求方、評估轉供規則及餘電比例,以協商合約條件、儘速完成CPPA簽署,已然成為開發商之當務之急。

風場能否順利興建 關鍵在銀行融資 除上述提到的挑戰,蔡宗達強調,銀行融資的順利取得與否是風場能否興建的關鍵決定因素。與其他再生能源相同,離岸風電的高度資本密集及鉅額資本支出集中於前期開發期及興建期的主要特性,致使銀行融資的可行性(Bankability)成為離岸風電開發商作出最終投資決策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銀行業者對再生能源產業的優先支持,絶對是無庸置疑的。但不論國營銀行、民營銀行或外商銀行,各銀行的業務政策及資源、歸戶授信限額及產業集中度風險、專案經驗及專業人力取得等等都是銀行端內部爭取對融資離岸風電專案審批時,需一一克服的複雜議題。

其中不論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e)或資產負債表融資(Corporate Loan),銀行對於還款來源的風險都將進行重點評估。在以現金流為評估架構的無追索權專案融資中,風場專案公司唯一還款來源即為向再生能源承購方(Offtaker)收取的售電收入,故在目前國際原物料高漲、通膨率上升、國產化採購等成本持續提高的負擔下,所簽訂的售電費率除了決定風場對開發商是否具投資性外,對銀行而言,則是評估融資的關鍵因素。

除了售電費率,蔡宗達特別提醒,再生能源承購方的信用風險,也是銀行審查是否承作專案融資的重點之一。除了台電及台積電是目前最能讓銀行放心承作長達20年或以上的專案融資的再生能源承購方外,若欲售電予其他再生能源的企業或售電業者,開發商如何與銀行合作討論出能加強各再生能源承購方的信用條件、或協調出雙方皆可接受的折衷融資條件,將會是開發商考量能否在未來1至2年間順利取得銀行融資、進而支持其於近期簽訂之行政契約的評估重點。

除檯面上已參與的開發商之外,蔡宗達表示,尚有許多未投資的外資雖已摩拳擦掌但仍在靜觀其變中;此外,在中鋼及亞泥之後,亦有其他本土大型集團企業正在謀定而後動。然而在風場可投資性、行政契約內容、CPPA售電費率及再生能源承購方的信用風險、風場可融資性、利率及原物料成本不斷攀升等需解決的難題下,得標開發商或準開發商們正站在十字路口面臨抉擇:是要加足馬力,奮力直行?或如沃旭、捷熱後退一步,持盈保泰?又或如安能亞太(EnBW/德國)考量全球資源最適分配,轉身離開?這些抉擇影響的不只是離岸風電政策開發目標及產業上下游發展,更影響了台灣中長期再生能源及淨零政策目標的可達成性,亦攸關著台灣各產業未來所需的再生能源供給是否充足、以及台灣在全球淨零趨勢下的整體競爭力能否維持或提升。

蔡宗達建議,政府身為政策的制定者,若能在這關鍵的時刻,對開發商、產業供應鏈、銀行業者、再生能源承購方給予最大的支持及發揮最重要的影響力,勢必能帶領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進入下一階段的大成長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