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王啟儒專欄】盤點2022年重大醫學里程碑(一)

匯流新聞網/王啟儒 2023.01.02 10:03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科學是一種積累的過程,透過研究獲得新的知識可使人類逐步進步成長,科學透過研究與實證的特點之於醫學尤為明顯,可能由於今日的某一項重點研發,其成果可能在數十年後成為後世人類的嶄新突破療法。根據《UK NEWS TODAY》報導,盤點了2022年醫學上的重大突破,這些高光時刻將有可能塑造醫學的未來。

1.Omicrom的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

COVID-19病毒已流行3年,數以億計的人們還在受SARS-CoV-2病毒浪潮一波又一波的侵擾,儘管已恢復部分常態生活,但科學家仍無法預測何時能結束這場疫情。
2022年,SARS-CoV-2已分裂為數十種不同的亞種病毒,而所有的亞種變異體都匯聚在相似的突變上。研究人員發現,SARS-CoV-2病毒最初一直保持不變,直到後來出現Alpha、Beta和Gamma三種變異體,不同的品種處於世界三個不同區域。

爾後,人類每遭受每一波疫情都是由一種新變種的病毒所驅動,正如Alpha 導致 Delta 導致 Omicron,不尋常的是,所突變的亞種病毒都不同於先前的病毒,是以一種跳躍式的突變在進化。然而,到了2021年底和2022年初Omicron大爆發以來,Omicron譜系並未出現重大的跳躍式突變,而是分裂成許多不同亞種變異體。

Omicron最初以BA.1、BA.2 和 BA.3三種型態出現,但現在已衍生出令人眼花撩亂的亞型,雖然最近BA.5似乎較猖獗,但似乎沒有一個子變體可佔據主導地位。研究人員觀察到這些不同的亞變體,正慢慢開始呈現相似的形狀,相同的突變似乎在多個獨立的進化途徑中所進行,朝極相似的特徵方向來進化。

就SARS-CoV-2而言,其獨特的刺突蛋白,被視為該病毒的特徵,讓科學家們利用它來製作疫苗。也正因如此,多種Omicron變體的刺突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域(RBD)與最原始的病毒株幾乎沒有改變,所以第一代的疫苗仍對其有效。

另一方面,另外一些聰明狡猾的Omicron新變種,其RBD也朝趨同進化邁進,聚集在同一個位點(HOTSPOTS)突變,藉此產生更具免疫逃脫的新型亞種。

2.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由病毒感染所引起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始終懷疑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神經系統疾病可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發。此症為一種腦和脊隨中的神經細胞之表面決面絕緣物質(即髓鞘)受到破壞,神經元表面僅剩硬化組織,致使神經信號傳導受損,導致產生一系列的癱瘓症狀。

然而,2022年哈佛大學陳曾熙公衛學院發表了一項令人信服的研究報告,針對超過1000萬名美國軍人為期20年的追蹤研究,研究證明多發性硬化症主要由常見的艾波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 , EBV)也稱為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有根本相關,表明EBV感染導致罹患MS的風險增加32倍,但機制仍不明確。

此研究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研究顯示EBV並非是罹患MS的唯一原因,可能尚存在許多遺傳或環境因素才會致病,EBV感染可能是絕大部分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觸發因素。在醫學的貢獻上,儘管目前尚無有效EBV感染的藥物,但由於感染EBV早發於MS發病,科學家可以開發EBV疫苗,阻止感染EBV來對抗多發性硬化症。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王啟儒專欄】咖啡雖具保護作用 但超量小心死亡率多1倍

【王啟儒專欄】最新研究:指紋真的可以預測這個精神疾病 準確率7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