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瘦身要兼顧理性與感性!心理諮商師教你靠「6招」讓減肥習慣成自然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2.12.31 09:00


你知道心態可以改變體態嗎?其實減肥不只是減去身體重量,而是要重塑身心狀態,這樣才能擺脫復胖循環。身兼健康體重管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蘇琮祺,於《心態致瘦》中探索肥胖的生理與心理成因,引導你朝健康減重的心態前進,從此不需為減肥而減肥。以下為原書摘文:


只憑感覺,當然瘦不了

「我最近好像又胖了,該減肥了。」
「人家說變胖就是不夠愛自己,我應該要好好愛自己了。」
「食物熱量都已經壓低了,為什麼體重就是降不下來呢?」

瘦身是趟學習如何瞭解和照顧自己的探險之旅,你需要兼顧理性與感性。在瘦身的過程中,你不能只憑感覺,也不能只靠「愛自己」,更不能只想要順從本能行動。同時,你也要試著相信你的感受,看見自己的需求,並試著記錄和探索這個過程中的發現。然而,即便你已經把旅程中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到完美,仍會遇到許多意料之外的狀況與驚奇。在開始瘦身之後,請好好地觀察並體驗自己的身心狀態和變化,讓身心有機會與自己對話,再持續調整作法,找到最適合的自我照顧方法。

因此,在開始專屬於你的瘦身之旅前,我會誠摯邀請你準備好下面的3個「先要」和3個「先不要」,讓你的理性再加上一點感性;瘦身不必那麼沒人性,而感性也能在理性的協助下更有效益,因為瘦身不能只是隨性。

延伸閱讀:
「10大地雷」讓你莫名變胖!營養師:想瘦身「第5個要優先處理」



瘦身3個「先要」

1. 先要準備好工具
請準備好你的3大瘦身工具:體脂計、量身尺、筆記本。

體脂計:能追蹤你的體脂,讓你清楚身體狀態。體重重不一定是胖,很多人都誤以為體重超標(臺灣標準BMI值大於或等於27)就是肥胖,真正的肥胖其實是「體脂肪過多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身體狀態」。瘦身的真正目標應該是「降低體脂肪,避免體脂肪過多而造成身心危害」。

量身尺:可以用來掌握腰圍,降低內臟脂肪的影響。如果你出現BMI或體脂率偏高的情形,請用量身尺測量一下腰圍寬度。如果腰圍大於身高的一半,罹患各種慢性病的風險會增加。身體堆積脂肪的方式可被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2種,其中腰圍過寬就代表內臟脂肪過多,這表示你的身體更容易處於慢性發炎或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中。所以腰圍不過寬,除了外觀,也為了避免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筆記本:記錄你的歷程,幫你隨時進行調整。這本筆記本不是讓你用來記錄體重或計算熱量,而是希望你從瘦身的第1天開始,詳細記錄自己在過程中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很多時候,瘦身最困難的地方不是營養知識或認識熱量,而是心裡的各種想法、情緒和經驗之間的糾結,讓你總是知道卻做不到。用紙筆把你在瘦身歷程中的各種體驗、困難與驚喜記錄下來,你會發現這其實是種自我探索的過程。

延伸閱讀:
忍耐後暴食⋯跳脫減肥失敗迴圈!耶魯醫學博士教你打造「易瘦腦」




2. 先要準備好系統

瘦身是種過程,而不是個結果。就像旅遊所帶來的真正樂趣,並不在於你去過哪些景點或累積多少打卡,而是這些地方帶給你的各式體驗和新奇感受。如果把瘦身視為一件可以被完成的任務,或是能夠被獲得的成果,那你就很有可能陷入「瘦身——復胖」的無限循環裡

建立起專屬於你的瘦身系統,就像是挑選旅途上的各式交通工具,必須因地制宜。一條只能步行的古道,你搭火車沒有用;一趟搭船才能進行的旅程,你坐飛機只是浪費時間。我認為瘦身之旅的最佳交通工具,就是建立專屬於你的「吃對、動夠、睡飽」3大系統,然後藉由身處這些系統中的過程,讓我們的身心狀態自然而然變健康。

3. 先要準備好時間

請你準備至少1年的時間來建立你的「吃對、動夠、睡飽」3大系統。請別再期待1週瘦掉5公斤了,因為短期壓抑食慾和快速減少食量的方法,絕對無法變成習慣,那5公斤很快就會回來找你;也請不要再尋找不會復胖的減重方法,因為會復胖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你用的方法,無法變成你的習慣」,一陣子可能沒問題,但一輩子就會是大問題了。

套句心理師界常用的一句話:「慢慢來,比較快。」瘦身這件事真的急不得。請記得,瘦身不是比賽,瘦身其實是一種從建立系統開始的過程,一種培養健康生活好習慣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不只1年,而是一輩子。



瘦身3個「先不要」

1. 先不要天天量身體指標(體重/體脂率/腰圍)

請先試著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如果你想要存很多錢,你覺得做哪件事最可能讓你達成目標呢?
(1)每天看存摺。
(2)每天去存錢。
我想你應該也跟我一樣會選(2)吧!

存摺上的數字只是結果,定期存錢才能往你要的目標前進。套用相同的概念在瘦身這件事情上,你應該先把時間精力放在該做的事(吃對、動夠、睡飽),只要用健康的方式對待身體,身體的各種數字(體重、體脂率與腰圍)自然就會往合適的方向前進。

建議在初期每週測量1次各項身體指標即可,調整生活型態原本就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先減少各種數字帶來的額外壓力,更專注在所該做的任務上。在你達到所期待的身體指標數字之後,我就會鼓勵你「天天」量體重,因為這個時候,數字能讓你對身體狀態更有覺察,也能在數字出現變化時適時調整飲食、運動或睡眠的方式。

2. 先不要去運動

「為什麼我運動都有達到『三三三』,肚子還是那麼大?」
「重訓也做了,TABATA也跳了,山也爬了,我怎麼瘦不下來?」
「聽說日行萬步可以瘦身,怎麼好像沒效?」

這些都是運動瘦身的迷思。其實運動不是用來瘦身的,是為了讓你身心健康。透過運動來瘦身的效率極差,比如吃下1碗泡麵的熱量,你可能要跑步1小時才能被抵消,而爬樓梯1小時也才用完你手上那杯珍奶的熱量。此外,透過運動來瘦身,在部分的人身上還會出現促進食慾的現象,只能說錯誤的運動觀念可能讓你越動越胖。

但你可別拿這個當成不運動的藉口喔!瘦身的基礎是均衡飲食,透過調整飲食的內容,身體自然就會瘦下來,而運動則能維持你的瘦身成效和促進身心健康。肌力訓練有助於增加你的肌肉量,提升身體的代謝率,而有氧運動則有益於心肺跟大腦功能,讓你更能感受快樂與幸福。

先不要運動,而是要把均衡飲食給做好。

3. 先不要算熱量

目前的科學證據告訴我們:人會瘦,都是因為「熱量赤字」。不過要瘦下來,並不一定要會算熱量數字。我知道這樣講可能會得罪很多專家,但我真的就不太會也不喜歡算熱量,甚至覺得計算熱量不太符合人性。

學會計算熱量是件重要的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大部分想要瘦身的人,只要能夠學會營養概念和食物分類,再加上對飲食過程更有意識與覺察,幾乎都能在吃飽喝足又享受的狀態之下順利瘦身。

但如果你今天對體態或體能有更高的要求,又或者有某些身體狀態需要調養,那計算熱量就會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先不要算熱量,而是要認識你吃的食物。

瘦身是趟身心的旅程,你不能只用數字和科學,更不能只靠情緒跟感覺。先準備好你的工具、系統和時間,再慢慢地做好該做的事,把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記錄下來。當你越認識自己的身體,身體就會好好地回應你。

(本文摘自/心態致瘦:諮商心理師的21堂身心減重課/遠流出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