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台北市力行國小給學童吃到過期食物,日前又傳新竹縣新豐鄉松林國小疑似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原本截至 27 日晚間為止,只有 43 名學生身體不適,沒想到經過一日便已累計 193 名學童及 2 名老師也接連受到影響。目前校方已將 27 日午餐餐點送驗。但究竟什麼是食物中毒?如何預防?
新竹縣新豐鄉松林國小傳出學生、老師食物中毒事件。新竹縣政府教育局說明,27 日晚間 6 點共 43 名學生感到身體不適,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學生遍布 2 到 6 年級。新竹縣政府衛生局也提到,目前學生都是輕症,直到深夜才又傳出 1 名學生症狀嚴重須住院治療。
根據「校園食材登陸平台」顯示,27 日松林國小午餐團膳餐點包含糙米飯、香酥針魚、白菜燒豆包、有機荷葉白菜、馬鈴薯味噌湯及保久乳。新竹縣教育局和衛生局已啟動調達,但採驗結果需要 2 周後才能釐清。雖然檢驗報告尚未出爐,尚無法斷言是否為食物中毒,但仍可藉機了解什麼是食物中毒。
6 種細菌常致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常被誤解為「吃下有毒食物」,但馬偕紀念醫院說明,事實上,只要吃到潛藏在食物或水中,會致病的病原體、天然毒素(如發芽的馬鈴薯、有毒的蘑菇或河豚毒)或化學毒性(如殘留的農藥、重金屬)等物質後,而產生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就屬於食物中毒。而食物中毒的原因,以吃到被細菌汙染的食物居多。《HEHO 健康》營養師劉思妤指出,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包含:
- 腸炎弧菌:主要為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等。
- 沙門氏桿菌:主要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及豆製品等。
- 病原性大腸桿菌:主要為受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源。
- 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為肉製品、蛋製品、乳製品、盒餐及生菜沙拉等
- 仙人掌桿菌:主要為米飯等澱粉類製品、肉汁等肉類製品、沙拉及乳製品等。
- 肉毒桿菌:主要為低酸性罐頭食品、香腸及火腿等肉類加工品及真空包裝豆干製品等。
把握 3 原則,遠離壞食物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趙舜卿提到,維持食物乾淨十分重要,無論大人、小孩都應注意別誤吞、誤食過期食物。回到日常上,家長們要注意剩飯、剩菜的保存,記得包上包鮮膜再放進冰箱,才不會滋生細菌、黴菌。他也提醒,食物即便在冰箱裡存放,也都有變質的可能,因此隔夜飯需盡快吃完。
日常做飯上,趙舜卿也建議爸爸媽媽、煮飯的家長們除了在挑選食材食多注意新鮮度,回家處理食材時,也應該把握 3 個原則。包括:
- 食材別讓孩子碰。
- 食材要洗得乾淨。
- 不確定煮熟了沒,就煮久一點。
若要預防食物中毒、避免吃到過期或不健康食物,就需要家長平時多注意食材處理與剩菜、剩飯問題。趙舜卿提醒家長,食材要煮熟、隔夜飯不要放置太久,小事做好就能兼顧孩童營養健康。營養師王雅虹也提到,平時也可透過教導孩子認識食物中隱含的細菌,來預防可能出現的食安問題。
文/陳韋彤 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