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起雞皮疙瘩了。」「我要掉淚了!」什麼東西讓這群學生這麼感動?慈濟大學國際處舉辦馬來西亞新年活動,邀請馬來西亞學生準備家鄉過年必備團圓菜「撈生」,因為疫情已經好久沒有回家的馬來西亞同學嚐到家鄉菜,每個人都是情緒特別激動啊!
就像台灣除夕有團圓飯一樣,在馬來西亞華人的除夕夜也是要家人團聚,而他們有一道特別的料理「撈生」,食材可以多達三十樣以上,每一個食材都取其吉利的意思,例如: 蒟蒻生魚片(年年有餘)紅蘿蔔絲(象徵鴻運當頭)、芝麻(子孫滿堂)、小黃瓜(開花結果)、黃玉米(金玉滿堂)、蘋果 (平平安安)、油(順順利利)等,特調的醬汁則有酸梅、蜂蜜、五香粉等混合。「撈生」其實是一個動作,圍桌的所有人拿起筷子,把材料撈(拌)在一起,口中要同時說「撈起」、「步步高升」、「年年有餘」、「恭喜發財」等吉祥話,撈得愈高代表運勢愈好。
馬來西亞同學們跑了好幾家店,才把所有食材備齊,對於第一次在慈大舉辦「撈生」,大家都很興奮的,分工合作,希望讓慈大的同學們感受家鄉過年的氣氛。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方詩媛同學說,家裡人口多,以前除夕夜阿公、阿嬤、堂哥、堂姊們都一起過年,甚至多達20幾人,小孩子一桌,大人一桌,因為撈生動作愈高愈好,所以每次小孩這桌都弄到桌上都是菜!「很開心,大家都一起玩。」
甚麼是「撈生」來參加的同學多數都沒聽過?大家抱著期待好奇的心情。後中醫學系林世峰同學和同班一起來,林世峰說:「不知道甚麼是「撈生」?慈濟大學很多國際生,這是我們學校的特色,所以和同學一起來體驗不同國家的活動。」每桌都有一盤色彩繽紛的「撈生」,主辦單位提供公筷,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在一聲「撈起撈起」中,同學們口中念著祝福詞「新年快樂」、「學業順利!」、「成績高升」、「年年有餘」等,開心的體驗了這個屬於馬來西亞特別的活動。
國際處邀請馬來西亞學生向慈濟大學的同學介紹屬於他們的新年,曾煒閑同學介紹馬來西亞的文化、種族等,馬來西亞主要有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種族,三大種族重要節日中,分別有為馬來人的開齋節、印度人的屠妖節(Diwali),還有華人的春節。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特色,食物和活動等,多元文化非常豐富。另外,國際處也準備了馬來西亞甜點和傳統食物,包括香蕉糯米捲、娘惹九層糕、咖哩餃、摩摩喳喳等。
已經一年多沒有回家的馬來西亞國際數位媒體科技學士學位學程黃榮年同學說:「很懷念馬來西亞,尤其還聽到馬來西亞過年的歌,吃到很馬來西亞味道的家鄉菜,真的是五味交雜,很開心也很感動。」黃榮年以前在馬來西亞會跟家人,或是朋友一起「撈生」,「撈生」就像團圓,去年一個人在台灣,特別懷念。還有現在大四的兒家系趙芷芳,遇到疫情四年來只回家過年一次,看到國際處為他們辦的活動特別來參加,「感覺很不錯,很酷,還可以吃到馬來西亞的食物。」
將近100位包括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印尼,尼泊爾,烏克蘭,新加坡等地的師生一起來參加,慈大馬來西亞籍的老師溫秉祥表示來到台灣已經超過15年,今年是第一次在台灣吃撈生,感謝同學們的用心準備。
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蕭心怡國際長表示,慈濟大學國際生近300位,差不多每十位同學中就有一位國際學生,包括有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日本、韓國、法國、烏克蘭、美國、加拿大等30個國家,其中又以馬來西亞學生最多。很開心可以和馬來西亞同學以及台灣和其他國家的朋友一起體驗馬來西亞的新年活動。
(撰文:李家萓,攝影:黃榮年、曾子軒、李家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