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在教養高敏兒的過程中,常常覺得孩子難帶又固執,不僅不接受大人的安撫,也無法明確說出自己的感受。假如今天在外孩子哭不停,甚至不斷尖叫,家長還得接受旁人目光洗禮或指教,內心更感疲憊。到底怎麼教養高敏兒,心理師提 2 實用方法、2 教養關鍵。
養育孩子壓力大,家有高敏感孩子的爸爸媽媽更甚,找不到合適教養方式的家長,自己也感到很痛苦。心理師建議,面對孩子哭鬧可以採取給孩子宣洩空間和給大人冷靜時刻 2 方法,以及透過理解孩子和拒絕旁人干涉的 2 關鍵原則,讓孩子和家長的內心都能比較舒服。
面對孩子情緒的 2 個實用方法
孩子今天出門又因外在刺激而哭鬧,家長自己也忍不住大吼「你給我安靜!」最糟糕的情況便發生了,孩子繼續哭,家長更不耐煩,形成一個沒有盡頭的循環。擁抱心理諮商所臨床心理師林聖峯提到,高敏兒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無人能及,面對家長負面情緒,他們只會越哭越大聲。
林聖峯強調,爸爸媽媽需學習如何在孩子哭鬧的當下,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因此,家長們可以參考心理師們的 2 個實用方法,從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包括:
方法 1:創造孩子宣洩的空間
如果孩子因受到刺激而在外哭鬧,請家長先創造一個能讓孩子宣洩情緒的空間。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陳彥琪解釋,孩童若能好好大哭,情緒才能被快速消化;反之一直壓抑他、兇他、罵他,便永遠不會停止哭泣。因此讓孩子在獨立且安靜的空間宣洩完,才有機會進行下一步教育。
假如孩子發洩的時間,一次都 1 小時以上,陳彥琪提醒,家長付出多點耐心等待孩子平復心情。她分享,之前曾帶高敏感女兒搭乘貓空纜車,但沒有搭到孩子想要顏色的車廂,女兒便哭的不行,當下她與先生選擇陪伴孩子下車,在空曠的風景區讓女兒好好宣洩了 1 個半小時。
這樣的做法,不只孩子可以放心哭,家長也能避免被他人側目或關心,在一個獨立或沒有其他人的空間可以有效減輕家長壓力;待孩子情緒慢慢穩定下來後,再去跟孩子談論感受、溝通,甚至是預告,孩子的內心也才有空間聆聽與理解。
方法 2:當下趕快「隔離彼此」
事實上要求家長心平氣和面對孩子哭鬧實在很難做到,陳彥琪自己也不例外。她分享,自己過去陪伴女兒寫功課時,難免會感到不耐、生氣,也會忍不住丟筆。但她認為,這些反應就是一個「警訊」,提醒家長們是時候放下手邊工作,讓自己冷靜了。
在條件允許的狀況下,陳彥琪選擇與女兒「隔離」,避免繼續暴躁、焦慮、緊張,給彼此冷靜空間,而非硬碰硬。冷靜後再回來,不僅能加快事情的處理速度,也能做得更完美。事後,她也會再向女兒坦承自己剛剛的情緒,講出自己的心情,溝通同時促進親子更了解彼此。
家長需記住的 2 個教養關鍵
面對高敏感的孩子,父母最為難的是,已經耐心等待孩子哭泣,或不在孩子面前生氣,他們還是能感受爸媽細微無奈的語氣或壓抑不耐煩的情緒,解讀爸爸媽媽可能覺得自己很煩、很討厭。林聖峯說,「養育高敏感孩子其實是逼著父母要成長。」家長除了要學會穩定自己的情緒,還得謹記 2 個教養關鍵,才不會讓孩子更敏感、想太多,被負面情緒淹沒。
教養關鍵 1:用心理解孩子
為了不讓孩子累積太多負面情緒,家長教養過程中給孩子心理支持相當重要,林聖峯解釋,父母態度、一言一行、一個眼神都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想法。他建議,家長可以先嘗試改變負面用詞,用正面詞彙去跟孩子對話,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難搞」、「愛哭」、「脾氣不好」等。具體方法例如:
- 孩子情緒激烈時:用詞從「你是愛哭的小孩」,轉變成「你是情緒能力很豐富的小孩」。
- 孩子都不講話時:用詞從「你很孤僻內向」,轉變成「你是思考謹慎的孩子」。(因為想很多不是那麼輕易表達。)
林聖峯強調,真正的理解不是只有透過語言表達,而是打從心底接納孩子的各種狀態,它沒有一套正確的步驟,但「接納來自於真正的理解」,只要家長對高敏感有更正確認知,真正同理孩子的喜惡,就不會認為,為了「小事」哭泣或低落的孩子是在鬧脾氣,或故意違抗大人。如此一來,就更能陪孩子站在同一陣線,思考調整和解決當下的問題。
教養關鍵 2:拒絕旁人的指教
教養過程裡,除了要顧及孩子的心理健康,爸爸媽媽也別忘了回頭檢視自己的壓力與痛苦。家長有時會聽到旁人的責備或指教,像是「孩子怎麼帶成這樣?」、「是不是太溺愛孩子才會這樣?」、「放著讓孩子哭就好啦!」等,聽著這些話,對養育高敏感的家長們而言都是傷害,總會令人忍不住想「我是不是不會當爸爸媽媽?」
陳彥琪認為,遵循別人的方式,不見得比較適合每個人。比如說,當孩子因不願吃藥而鬧情緒時,她會試圖理解孩子的情緒,但在他人眼裡,她與女兒就是拖拖拉拉、僵持不下。這時,身旁的長輩們難免你一言、我一語的出意見。陳彥琪坦言,初期的自己常遵循他人的建議,但往往會變得更沒耐性、反過來對孩子發脾氣,不僅沒能成功餵藥,也失去陪伴孩子走過情緒的初衷。
不過之後,陳彥琪與丈夫面對這些狀況,會一起告訴長輩「讓我們自己來」,即便不採納長輩建議,他們仍成功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累積吞藥的經驗。因此適時拒絕他人,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家長也不用擔心,不會拒絕了就是不會當父母,或是壞爸爸、壞媽媽,相反的,先找到讓自己舒心的方法,父母情緒越穩定,孩子也越能穩定跟隨父母教養方式。
面對高敏感特質的孩子,對家長來說絕對是教養路上的一大挑戰,這樣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鼓勵。當他們在學校或團體中,難免會有碰壁的時候,若家長可以接住他們的情緒,高敏感的孩子長大後較能處理自己的負面感受,也更能輕鬆的面對人生挑戰。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