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三28日,是還我母語運動日34週年,這週客家新聞特別以系列報導,關注近年在推動客語這條路上,方方面面的現況和脈動,首先「高教客聲」系列報導,先檢視高等教育階段,母語教學的發展與挑戰,109學年度,正式啟動的本土語文師資培育,提供包括職前培育,學士後教育學分班,及在職進修專長學分班等,多元培育管道,不過客語師資培育部分,由於遲遲等不到學校開缺,不僅影響修讀人數,許多學生更是對未來的出路感到茫然。 「他會用他自己思考的方式,來做這樣的料理。」 課堂上,老師同學一來一往腦力激盪,探討該如何將議題融入教案中。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賴維凱:「因為他們以後都要去當老師嘛,教案設計的這個能力最重要,議題融入或是跨領域,可以讓客語的教學更活潑。」 這群學生,是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第2屆師培生,每個人都有個當老師的夢想。 中央大學第二屆客語師培生 劉虹均:「我大學的時候就想說要當老師,我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有開師培教育學程的這個徵選,所以我就報名去參加。」 本土語言從111學年度開始,列為高中以下部定必修課,客語師資是推動關鍵,為了培育本土語文、正式專職師資,教育部從109學年度,正式啟動本土語文師資培育,截至今年11月,包括職前培育、學士後教育學分班,以及第二專長學分班,修讀人數共有1467人,不過進一步來看,當中修讀客語的人數卻不到2成。 教育部師資藝教司科長 周佩君:「來修讀的人,可能也有自己意願性的考量啦,所以大概這個修讀人數上面,對我們來講,其實本土語的各個語言,我們都是出一樣的類似的資源去提供。」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陳秀琪:「客語老師其實開缺是有問題的,所以這些參加學分班或是,本來想要來報名考試這個學分班的老師,可能就考慮到未來,我就算拿到客語老師的資格,可能也還沒確定,是不是有學校可以會聘用,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等不到學校開客語師資缺額,讓不少正在上師培課的學生,感到憂心忡忡。 中央大學第二屆客語師培生 劉虹均:「因為現在沒有正式的名額,所以如果說我很有熱情,不過沒有穩定的工作,我也會想說是不是要放棄當老師。」 新北市教師協會理事長 吳英虹:「沒有好的,好的制度和福利,年輕人不想花這些精神下去,他可以去做別行的,不用做這個工作就對了。」 採訪團隊實地進到教室拍攝,卻也赫然發現,明明上的是客語教學方法,桌上擺的教科書卻全是英語科的用書。 中央大學第二屆客語師培生 范振新:「雖然說我們可以自己去換過,說是客語的方式來取代,不過多少還是會覺得會有點可惜,因為如果有更完整的教材,可能對我們學習會更有幫助這樣。」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陳秀琪:「客語教材教法,這來說的話,我們中心,已經把這本書寫好也審查好了,明年的年初就差不多可以做出版。」 本土語文師資培育進入第3年,除了讓師培生,具有客語教學能力與涵養外,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