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寒流來襲 小心「腳中風」肢體發黑如烏骨雞

台灣好報/王雯玲/高雄 2022.12.22 12:34
新聞圖片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近來寒流來報到,醫師提醒小心「腳中風」、肢體發黑如烏骨雞。一名七旬婦人,突然發生下肢冰冷、疼痛、蒼白及麻木等症狀,在外院安排了血管攝影檢查發現是俗稱「腳中風」的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因此緊急聯繫高醫周邊血管團隊進行導管介入治療,來搶救這個危在旦夕的肢體。醫療團隊藉由機械性血栓抽吸設備及溶栓術,很順利地將急性阻塞的血管搶通,後續再搭配整形外科的完善傷口照護,成功地保住了這名病人的肢體。

上敘的個案並非特例,高醫緊急周邊血管團隊近幾年來成功救治了相當多的上、下肢血管阻塞的病人,讓病人免於被截肢,並保住寶貴的性命。然而,團隊醫師們在門診及住院照護患者時,發現還是有許多民眾對於周邊血管疾病並不了解,以致寒流一來,肢體就常「凍未條」。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教授表示,過往大家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認知,主要在冠狀動脈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往往忽略周邊血管疾病也是重要的環節,以嚴重肢體缺血病人為例,如果肢體傷口不易癒合,據文獻資料,三年後的死亡率可高達五成。身為大學附屬醫院暨醫學中心的高醫,今年一月特別成立了24小時緊急周邊血管團隊,是全臺唯二提供全天候緊急周邊血管團隊的醫學中心。該團隊擁有各種最新的導管介入設備, 如超聲波震盪溶栓導管,以及數種機械性血栓抽吸設備等,可及時搶救缺血肢體及生命,為南臺灣最重要的周邊血管介入重鎮。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高醫緊急周邊血管團隊主要召集人許栢超教授強調,周邊血管疾病不是只靠心臟科打通血管就好, 它是需要跨領域團隊來共同照護的疾病,如整形外科的傷口照護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心臟血管內科這些年在周邊導管治療的進步,幫助民眾保肢且救命,就是希望能讓民眾的兩個心臟都一樣強大。

許栢超教授進一步表示,一般通稱的心血管疾病,包含了心臟血管、腦血管,以及周邊血管疾病等,只是民眾常把周邊血管疾病給忽略了,然而這部分是維持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環,過往因為民眾對於周邊血管疾病的認知有限,再加上早期導管的治療效果不佳,且設備不夠精良,因此最後患者常面臨截肢的悲慘命運,甚至可能因此失去生命。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林宗憲表示,周邊血管疾病其實包含了周邊動脈疾病以及周邊靜脈疾病,常見的有上下肢的動脈及靜脈阻塞,以及肺血管栓塞等。近年來由於導管治療設備的日新月異,使得周邊血管疾病有了卓越的治療成效,醫師可藉由導管手術打通阻塞的血管,來讓臨狀症狀緩解、傷口癒合,進一步改善病患的預後。

林宗憲主任指出,周邊動脈疾病與心臟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險因子,因此在危險因子的控制(如治療三高、戒菸等)就非常重要,一旦診斷確定,醫師除了會給予抗血小板藥物外,同時也會將危險因子控制好;而導管的介入主要是針對有跛行或是傷口無法癒合的病患,藉由打通血管來改善跛行症狀,並使傷口能夠癒合。

在周邊靜脈疾病方面,常見下肢深層靜脈栓塞,其主要症狀是單側患肢腫脹,嚴重者會因血栓跑到肺部造成可能致命的肺栓塞,若無好好治療,長期下來也可能造成栓塞後症候群,如靜脈潰瘍、肺高壓等問題。因此在治療上,除了新型抗凝血劑外,一旦發現有高位的嚴重型靜脈栓塞或肺栓塞,也可使用導管介入來做局部溶栓或是血栓抽吸治療,所以不論是動靜脈的急性或慢性阻塞,導管介入治療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遇到急性肢體缺血,嚴重的靜脈栓塞或肺栓塞,緊急的導管搶救就成了拯救肢體和生命的關鍵,也因此高醫成立了24小時緊急周邊血管團隊,為民眾來做緊急治療。

許栢超教授亦表示,高醫周邊導管治療個案數(排除洗腎廔管個案)逐年增加,目前已經快要達到每年500例,這代表著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此疾病有所重視,也顯示出高醫周邊血管團隊的能力受到南部民眾的肯定,期許高醫未來在周邊血管疾病的照護上能走向一個全人化治療,照護到病患的整體身心靈。這名婦人感謝許栢超醫師團隊的緊急救治,保住她一命,讓她現在可以悠遊自在行走四方。(圖:記者王雯玲拍攝)



【更多新聞】

  • 早發現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公費肺癌篩檢開跑!
  • 新北耶誕環保挖寶趣24日開賣 消費集點抽iPhone14
  • 慢、熱、起、穿、行 寒流防心臟疾病中風保暖五要訣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