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222 14:49:21)國立東華大學於12月17日辦理通識選修課程「英語導覽解說-悠活慢城與永續旅遊」活動。配合東華深耕計畫「強化英語基礎能力」之目標,洄瀾學院語言中心吳佩儀老師帶領28位學生,前往享有國際認證的慢城鳳林鎮參訪,並為同學進行地景介紹。除學習在地文化、瞭解導覽操作以外,同學也在實體場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與技巧,實踐永續旅遊行為,深化學習。
在行車過程中,老師邀請化身一日導覽員的同學,向大家分享臺灣、花蓮或地景的相關知識,包括花蓮當地族群數目、海洋季節性的變化,或是當地盛產植被等。行程首站抵達鳳林鎮著名地標,也是臺灣僅存的林業聚落-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負責該地點同學,必須事先蒐集林田山背景故事、生態環境等資料,並在遊歷時介紹,例如日治時期,當地出口的樹種為何,又有什麼樣的生物多樣性,園區中山堂的黃檜也跟著同學一起走過風華歲月。
第二個地點則是別具文史意義的廖快菸樓,同學分享當代的經濟史,關於菸樓出現的契機及菸草作用。在實地探訪後,與會者也瞭解到設計菸樓的科學與菸業的興衰,也觀察到主人徐大哥如何結合客家精神在菸樓進行活化,讓知識不只停留在表層,而能深達人心。
為體驗當地特色,特別選擇鳳林遠近馳名的餐廳-月廬食堂,做為中繼站。月廬久負盛名餐點是梅子雞,原因是該地產梅,以梅入菜則創造出別具風味的料理。在此處同學除了「食鳳林,望鳳林」,也能體驗手扒雞的樂趣。
鳳林身為客家文化聚集地,自然也發展相關藝術,行程終點站為「花手巾植物染工坊」,讓學生體驗客家傳統工藝,一日導覽員則和大家分享植物染的原料-福木,以及會以什麼姿態呈現於布料上。而在工坊老師解說與引導下,同學瞭解手作藝術重複使用不浪費的環保內涵,植物染透過天然植物,包含常用的福木、不吃的洋蔥皮,以及有綠癌之稱的外來種小花蔓澤蘭。經過剁碎、萃取、過濾後製成天然染劑,透過創意及自身巧思運用在植物染造型中,並浸染出一幅幅獨具心意、飽含期許的作品。
英語導覽是一門需要藉由經驗累積,實作演練與走訪在地,而得以相輔相成之技術。依靠網路蒐集資訊遠遠不夠,實際接觸相關文化才能有所體悟,進而在導覽時對遊客解說內容,不會僅是生硬冰冷的知識。每個地景都有其背後故事,值得對外宣揚的價值也各有不同,走過、看過就能明白什麼該對遊客訴說。
本次導覽課程採用事先分配主題予學生方式,讓每位同學先備稿、順稿,不建議死記硬背,以強化同學英語溝通及會話能力,也能有較多時間體會專有名詞。除導覽解說實作,行程也導入永續旅遊中負責任旅遊的行動,沿途同學感受林田山日治時代軌跡與檜木香,也認識菸樓中具文化創意的在地蔭釀產品,更帶回親自手作之環保水壺袋及大方巾,兩者製作過程及成品應用,都尊重在地文化歷史,以及提倡減量回收再利用的3R(Reuse, Reduce, Recycle)。參與同學皆表示,此次活動獲益良多,導覽內容事前準備,因此不會很吃力,且向大家解說相當有成就感。在聆聽其他同學導覽時,也吸收很多新知,對鳳林有更多認識。語言中心嚴愛群主任表示,學校對於體驗式學習活動,均給予充分支持與支援,期待未來英語類課程能更多元且多變,強化學生的英文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