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印尼大學(Universitas Indonesia, Integrated Laboratory and Research Center)主辦的「世界綠能大學排名評比(UI Green Metric)」,評比成績於12月12日揭曉,2022年全球共有1,050所大學參與此項評比,較2021年再增加94所大學參加角逐,臺灣今年共有30所大學參與評比,其中有1所退出、5所大學新進排名。
慈濟大學自2017年起參與排名評比,當年度即獲得世界排名第200名, 2022年世界排名為第143名(較2021年進步14名),臺灣排名為第13名(較2021年進步1名),分數增加340分,充分展現慈大多年來推動環境永續的成效。
整體表現而言,慈大以校園基礎設施表現最佳,世界排名在第47名,台灣排名第5名;其次為廢棄物管理,世界排名第115名,台灣第9名。慈濟大學創校至今,不論硬體建築或其他建設時,均以綠色建築與環境保護概念為最高原則,校園綠地面積及透水鋪面高達八成以上,並逐年因應環境變遷與校務發展需要,投入汙染防治、能資源管理設備與系統,以及充足的校園安全防護、衛生管理及無障礙環境設施;校內並以提倡並供應素食體現永續消費的精神,會議、活動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備環保餐具,校內餐廳取得綠色餐廳認證,除達到垃圾減量外,廢棄物在全校教職員生的配合下,目前廢棄物回收率已達近六成比例。
今年度慈濟大學進步最多的是能源與氣候變化的項目,在硬體方面學校自103年起持續投入智慧節電系統之建置,以不影響使用者舒適度及教學需要為前提,經由電腦控制,執行冷氣送風機卸載控制進而調節用電尖峰負載及降低整體用電度數,達成節能減碳之目的。實施的管控措施包含時間管控、需量輪控卸載、送風機智慧輪停,將電能使用控制在±3%的差異率中。
學校在緩解氣候變遷的具體行動,在校園內增設消費合作社,支持在地小農,舉辦小農市集,支持友善栽種,增加土壤適應氣候變遷能力,USR中心協助佳民部落山蘇植物產業發展,推廣與森林共生的林下經濟,確保森林調節氣候,另外還有校園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設計,校園設置滯洪池、連鎖磚、滲透溝、屋頂雨水利用等生態設計,增加雨水儲留及入滲、減少地表逕流,減緩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
此外,慈濟大學因舊有太陽能發電設備容量小且設置已逾10年,發電量逐年衰退,為此,學校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政策,與民間廠商合作,出租校園建物屋頂供廠商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工程,兩校區總設置容量合計達3686.81KWp,年發電量約350萬度,約達學校總用電量的二成,此項工程已於109年9月完工並與台電併聯發電,未來可再增進學校再生能源表現,並進一步為台灣能源轉型願景及淨零碳排政策作出貢獻。
近年,全球對大學的表現評估,已不再單著重於教學和研究的成就,逐漸轉變為綜合性評估大學對於社會責任的貢獻。慈大秉持「步步踏實做」善盡大學之社會責任,力行節能減碳,建立安全、環保、友善環境,推動社區、社會合作、合作善經濟,及推展國際交流,以永續為發展核心,進而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慈濟大學參與2022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SDG3良好健康福祉項目排名全球第12名,2022獲第十五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報告類大學組銀獎、綜合績效類台灣永續大學績優獎,另外每年在「生命教育特色學校」、「品德教育特色學校」、「反毒績優學校」皆有良好表現,屢受各界的肯定。
慈濟大學表示,未來仍將持續精進,期待透過更多教育推廣行動,鼓勵更多師生提高對永續發展趨勢的認知與認同,並帶動社區及其他中小學校,善盡高教公共性職責,共同為永續發展努力。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