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設廠生產電子零件的柳姓台商,具備所有令台商羨慕的條件:設廠超過20年,長期擔任地方台商會長;跟各地台商互動密切,長期擔任台企聯高層會務幹部;產品有利基,長期占據全球供應鏈前沿;出品轉內銷,市場七成在大陸,不怕大陸封城、封港。
但今年卻是柳姓台商到大陸設廠最慘的一年,訂單掉了五成,她所認識的台商,今年訂單最少掉三成,最多掉七成。
大陸今年上半年封城、封港,台商生產的產品運不出去,年底解封,工人大批染疫,工廠人手不足、無法開工。
柳姓台商表示,訂單劇減、工人染疫,她身邊的台商老闆今年都打算提前停工、放年假,她本人已決定提前一個月回台灣過年。
長三角柳姓台商的遭遇並非個案,今年封城又解封,台商訂單大減,特別是外銷訂單可謂史上最慘,很多台商都撐不下去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17日出席活動時透露,大陸加工貿易的增長前11個月只有1.3%,反映大陸的台港澳企業非常困難,他接觸很多台商會長,有人的訂單損失50%;如此一來,如何把過去40年伴隨改革開放而到大陸設廠的台港澳企業留住,「難度很大」。
即使台商已經高度自動化、智慧化,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但明年大陸的外銷情勢依舊不樂觀。
張燕生表示,現在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出口占比已經下降到17.9%,台港澳企業在數位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上做得非常好,但他們的出口占比已經持續下降到最低點;因此,明年如何穩住外貿、穩住外資,對大陸官方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
不但大陸台商出口遭到空前打擊,台灣廠商的出口也在上半年的空前榮景後,急速下滑。
根據經濟部20日公布的統計,11月外銷訂單501.4億美元,較10月減少52.5億美元或減9.5%;與去年11月相比,外銷訂單減少153.6億美元或減23.4%。
今年上半年,台灣上市公司的營收及獲利都創歷史新高,當時就有上市公司負責人警告,下半年和明年情況不妙,只是沒想到,外銷訂單竟然從9月份就開始快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