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冷氣團即本周三將再報到,氣溫降得又低又急,天候轉寒,冷天容易讓人倦怠不想運動,然而運動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安全的。寒冷時有人選擇室內運動,也有人喜歡戶外運動。復健科醫師林杏青提醒,冷天戶外運動除了注意穿著、環境之外,更別忘補充水分。
天冷戶外運動該注意什麼?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林杏青醫師表示,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ACE)運動醫學專家Nicole Thompson的說法,冷天戶外運動可以注意以下事項:
冷天戶外運動5要訣
1.多層次穿著:
多穿幾層衣服再根據需求穿脫更換。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身體變暖時脫外套,然後休息身體冷卻時期間再穿上外層保暖。
2.注意環境應通風良好:
流汗之後濕衣服會繼續讓身體流失更多熱量,造成體溫下降。
3.在風大的環境下運動如跑步、自行車等,開始訓練時建議逆風,結束時順風:
迎風跑步的時候因為風向造成阻力,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夠前進,對心肺功能的負擔比較大,好比車子需要更多的油才能夠前進一步,反之順風的時候心肺功能的負擔比較小;若已經產生疲勞,可以在順風回程,降低心肺功能的負荷。
4.選擇通風良好但保暖運動服飾:
羊毛在潮濕環境也能保溫、棉則因為吸汗的性質反而不利汗水揮發。尼龍外層可以防風、Gore-Tex材質可以防風擋雨又有排汗的效果。
5.別忘補充水分:
冷天時流汗不易察覺,應監測體重並注意補充水分。
天冷運動,3大慢性疾病族群要注意
林杏青醫師提醒,以下運動族群在冷天戶外運動需要比較小心,可以依照疾病嚴重程度、過去的運動習慣和醫師先行討論風險:
1.心臟血管疾病族群:
心臟血管疾病族群有可能因為天氣寒冷、血管收縮造成血壓改變或是影響血流供應誘發症狀,如心肌梗塞等。
2.呼吸道疾病族群:
此外,呼吸道疾病族群如氣喘患者,有可能因為天氣寒冷誘發支氣管收縮造成急性發作。
3.風濕免疫疾病族群:
另一個須注意的族群是風濕免疫疾病如雷諾氏症,雷諾氏症是一種動脈血管痙攣收縮的現象,若保暖不足可能造成肢體末端發白、麻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