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2022商管教育論壇探討台灣商管教育納入ESG之現況與挑戰

中央社/ 2022.12.19 14:0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219 14:05:57)管科會(以下簡稱本會)2022年之年會於12月3日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並以前瞻的視野籌辦「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挑戰與因應行動」研討會,期以「淨零碳排,國際趨勢與挑戰」與「淨零碳排,中小企業因應行動」等相關議題,透過業界先鋒與學界專家對話的方式,激盪各界與會者的思維,盼能為產學界提供學術及實務上的經驗。本會華文商管教育認證組織(ACCBE)亦在同一時間,舉辦「2022商管教育論壇」,並以ESG衝擊商管教育界應有之覺醒為主軸,邀請到管科會名譽理事長許士軍教授以「商管教育納入ESG議題後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為題演講,並由政治大學信義書院別蓮蒂執行長及臺北大學商學院陳宥杉院長,分享「企業永續經營議題」實際上為商管教育的教學、研究以及產學合作所帶來的影響與展望。

【商管教育納入ESG議題後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第一場次,首先由許士軍老師帶領大家從「商管教育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破題,侃侃而談商管教育內容如何「與時俱進」:從1930年代的經理革命、1950年代的行銷革命、1960年代的全球化革命、1970年代的策略革命、到1980年代的網路時代及數位革命,商管教育能夠生存發展,就是能夠因時而變、因需而變。目前世界上所關心的ESG熱潮,對未來管理教育,也將帶來巨大的衝擊,甚至是企業經營的「典範轉移」。

許老師從「ESG究竟是什麼?」開始探討。他認為,由於ESG在實務上的應用,範圍極廣,幾乎無所不包,這情況有如「禮義廉恥」,屬於一種「德目」。將這種德目以至於落實到行為,從空間講,在台灣、美國、香港,它會表現不一樣;從時間講,去年、今年或明年也會不一樣。因此ESG究竟指那些具體行為,幾乎是開不出一個明確而具體的清單。

尤其是ESG中所包含的「G」(governance),細察起來,幾乎凡是公司有任何不當行為,都可以將它們歸咎於「治理不當」。有關這點,許老師有他的主觀解釋,他認為,所謂「治理問題」,乃是自從有利害關係人群觀念以後才被重視。原因在於,傳統的公司只是屬於老闆一人決定的組織。然而到了今天,企業已經慢慢社會化,舉凡勞工、環保、婦女、弱勢等,都被稱為「利害關係人群」,也都被認為對於公司具有某種權力。這種制度,被稱為「利害關係人群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以別於以前的「股東資本主義」(stockholder capitalism)。在這制度下,由於「利害關係人群」不但多樣而且不確定,他們如何行使其權力?由誰代表行使這種權力?這種代表又如何產生?他們之間所發生的衝突如何解決?這一連串的問題,在他看來,就是屬於governance問題。再者,當這些人群所產生的共識或決定交給經理部門去執行時,會不會發生偏頗,或假公濟私等等這些問題—也就是被稱為「代理人」(agency)問題—也都屬於governance所包括的範圍。在這種意義下,governance其範圍是確定的,而不是像許多人所認為,它是無所不包的。

至於為什麼許老師會認為ESG之引入企業經營,會發生「典範轉移」呢?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學校向來所教的企業經營,乃是以資本主義的架構為前提。而如今在ESG理念下,公司屬於利害關係人群,而非資本主;所處理的,如環境、正義等等屬於公共財,而非私有財;因此有關公共財之定價或交易,一般難以形成市場機制,予以處理。不幸的是,現在的商管教育,基本上仍企圖沿用資本主義下的觀念或機制予以處理,勢必產生格格不入的情況,就像以企業多年來所採用的會計制度以及財務報表而言,將其應用於ESG狀況,都將發生極大的落差,這情況有如用開汽車的技術去開飛機。所以他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典範轉移。但要特別說明的是,ESG不是共產主義,因為在共產主義下,依勞動價值理論,乃以勞工替代資本家擔當主要角色。然而如今在利害關係人群中,除了勞動者外,還包括有環保、消費者、社區等等。所以ESG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共產主義。許老師認為,在ESG的架構下,所面臨的企業經營問題之解決,將變為十分廣泛,除了市場或法律外,更多的,還包括政治、倫理其他途徑。特別是由於上述ESG背後的性質,在甚多場合,不能只從理性、數字、市場的觀點,而是要擴大到意識型態、價值觀念等較高層次,才能真正探究其內涵。

許老師也分享了現今ESG蔚為風潮下之不同觀點。首先,就是大家常常聽到而且加以批判的,也就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當年所提出的論點:他認為,ESG應屬政府或社會公民團體之責任,並非企業。企業之存在目的,並非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再者,企業也並不擁有公權力。能像政府那樣,一方面,可以向大眾收稅以支應這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也沒有due process,可藉以正當決定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其次,在實務上,企業往往基於現實利益之壓力,常難以堅持ESG原則而讓步或妥協。例如對於國防工業或有關菸酒的業務,由於巨大利益之所在,使公司不得不加承接,而不能如最初所聲稱那樣加以排除。第三,近日已有企業家,對於ESG提出反面看法,最為顯著的,則為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在Twitter上公然指稱,ESG乃是一個騙局。這也道出了某些企業敢怒而不敢言的心聲。

但是儘管有這些不同主張或意見,最後,許老師認為,ESG如今已經蔚成潮流,大勢所趨,企業界已經不可能說它不對,或加以抗拒。為了要配合和支持這一趨勢,較為務實的做法是:一方面,一個公司不可能對於ESG樣樣都做,而是選擇與本身業務相關、也最有能力之項目來做。另一方面,公司應該儘量利用創新觀念、方法或技術,以求兼顧公司財務績效與ESG的要求。例如在會計制度方面,則藉由發展「永續會計準則」,將ESG之理想納入。總而言之,對於這種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潮流,我們應如何解決它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在理想和現實間加以折衷,或許是商管教育今後所應努力的一個方向。

【攜手同行商管教育的永續之路】

第二場次由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別蓮蒂執行長以「攜手同行商管教育的永續之路」為題,分享政大推動信義書院以來的心路歷程。政大商學院目前是由信義書院推動ESG相關的課程及永續相關議題的教育內容。其實政大商學院在金融海嘯以及安隆案之前,即對商管教育的缺陷進行過反思,也因此相當明瞭企業倫理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前提下,政大商學院在2012年得知校友─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先生的捐款機會時,可以很快地根據過去的討論結果提出計畫書,順利地得到這筆捐贈款以成立信義書院,並承諾政大商學院除了要為企業界培育出相關人才,也會對企業宣導相關的理念,所有的產出也會提供各大專院校共享。

別執行長也提到書院在利用這筆捐款時相當謹慎,不僅請到產官學界名重一方的人物來擔任諮詢委員為書院引導方向,也設有管理委員會監督預算使用的合理性。再者,捐贈者周俊吉先生非常重視企業倫理,他所創設的信義企業集團也是台灣本土企業中第一個設立「倫理長」職位的公司,因此政大信義書院也非常重視「企業倫理」教育,另外還有「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及「公司治理」等都是信義書院關注的領域。在核心目標「培養具有企業倫理和永續發展思維的未來領導人」之下,政大信義書院的第一步便是做「教師發展」;然而,「企業倫理」歸誰教?歸哪一個系?歸哪一個領域?人才在哪裡?要送哪個領域的老師出國去學?到哪裡學?這些都是問題,培養好老師才能真正做到人才培育。教師發展中「教學」和「研究」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部分,書院是透過教師國內外研習參訪(包含師生同行共學)、教材研發(書籍翻譯、個案開發、講義編撰、活動設計)、以及辦理教師工作坊(分享資源、教師交流、師資培訓)三個部份來進行;另外,研究是老師們在大學教書的基礎,因此這些年書院亦透過設計各種制度,支持並鼓勵商學院老師們往相關領域發展;至於建置資料庫方面,除了教材類的資料庫,書院也和跟CSRone合作,迄今已蒐集全台逾4000本企業社會責任/永續報告書並進行編碼分析,提供教師研究參考。除此之外,透過邀請國外學者來台交流,並善用經費協助成立各式研究團隊與專案等,也都是信義書院在「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與成果。

人才培育則以「教學」為首要,在書院的推進下,政大商學院企業倫理相關課程已從2011年以前「分析各學位與學程對於 CSR 課程的需求」、2012-2015年「各學位學程開設必修課」、到2016年迄今「鼓勵開設選修課程」,可謂有相當大的進展。推展的過程中從一開始授課的三、四位老師到現在共有二十多位來自全院八系九所的老師共同參與,也讓別執行長相當感動。此外,為回應企業對於CSR專業人才的需求,信義書院亦透過舉辦校園培育營與各式論壇、演講,培養具有永續發展知能的人才,並開放資源給全校學生、甚至各大專院校,以期達成人才培育目標的極大化。在「學生參與」部份,書院也藉由舉辦創業競賽、社會參與獎助學金、專案補助、永續職涯探索活動等,持續推進,並針對外部推廣做了許多努力,除了對企業推廣企業倫理與永續發展概念外、也積極締結信義書院在各領域的外部合作夥伴。

帶著過去十年豐碩的成果,信義書院現在已邁入第二個十年,別執行長承諾未來會更積極地對外擴展,不管是對企業界產學合作的連結、中小企業永續發展的推動,或是把既有的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學校,持續深化教育、建立人才培育平台並拓展國際夥伴關係,都是未來信義書院想做的事情。別執行長也特別提到信義書院有相當多的資源可以與企業或學校分享,相當歡迎大家一同響應,並且多多利用信義書院的各項資源。

【國立臺北大學永續領域教學、研究與產學合作經驗分享】

臺北大學商學院近十餘年來致力於企業永續之產官學研究,今年11月臺北大學更獲頒台灣企業永續獎「永續報告書」大學組白金獎之殊榮,在永續工作上之豐碩成果可見一斑。本次論壇之第三場次特別邀請臺北大學商學院陳宥杉院長,分享臺北大學在永續領域教學、研究與產學合作之經驗。

陳院長用永續議題發展的背景作為引言,從國際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到台灣金管會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整合金融資源,支持淨零轉型)」、「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劃全體上市上櫃公司必須於2027年前完成碳盤查)」,國發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2040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與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達到70%)」,行政院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增訂徵收碳費相關規定)」,不僅點出永續議題在國際與台灣的重要性,也讓與會者快速的了解近年來相關議題的發展過程,預見了未來幾十年間將有的轉變與發展重心所在。

陳院長認為未來產官學在永續這一塊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因產業界在永續相關事務上會有許多需要協助之處,如碳管理、碳盤查,或是永續教學、企業倫理教學等,都可由大學裡的研究團隊來支援,未來永續的產學合作也會越來越盛行。陳院長也提到產官學合作的互補性:教授要做的學術研究、教學都需要有素材,產業界則能提供很多的研究發想與資源;此外,產業界可以提供學術界資金、而學術界也能藉由合作機會了解產業的用人需求、避免未來的產學落差。許多學生在產學合作後受到產業界的重用,畢業後便直接留下來任職,也是非常正向的合作成果。陳院長建議產學合作項目應與「組織發展架構」一致且聚焦世界潮流與產業需求;臺北大學商學院十幾年前的策略規劃就已明確選擇永續發展作為主軸,並設立了「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致力企業永續發展的產官學研究,合作的議題也長期聚焦於永續發展。配合近年全球掀起永續發展浪潮,陳院長也呼籲台灣產業應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建構創新的永續發展商業模式,協助台灣廠商走向企業永續,以免流失全球競爭力。

在永續發展的浪潮與長期耕耘下,臺北大學商學院研究團隊首創「SEED」評鑑架構,以(Social; S)、經濟(Economic; E)、環境(Environment; E)和揭露 (Disclosure; D)四大構面為基礎,建構台灣永續評鑑系統,透過各上市櫃公司每年出具永續報告書與其他永續相關的公開資訊,評比各公司的永續表現,目前已經成為臺灣 ESG 評比涵蓋率最高的評鑑。在台灣永續評鑑的基礎下,研究團隊也與臺灣指數公司合作發布永續相關指數:「台灣永續價值指數」、「臺灣友善環境指數」、「上櫃ESG 30指數」等,持續積極推動我國的永續投資。除了評鑑與指數外,「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在教學與研究方面亦有相當的投入與成果,亦積極培育相關人才、推出永續相關學分學程以協助企業落實永續責任,並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辦理「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班」,全面推進 ESG 發展。

【雙向交流】

最後的雙向交流時間,在周逸衡執行長的拋磚引玉下,別蓮蒂執行長和陳宥杉院長都各自分享了學校老師們投入「永續」這個新領域、形成團隊的過程;可看出不僅學校相當重視這個新領域的發展,更感受到投入教學的老師們對永續教育的熱忱與使命感。許士軍老師也提到,商管教育如何引起社會的重視,可從提供「貢獻」來創造。若我們能藉由產學合作機會讓企業重視永續、倫理議題,讓修過相關課程成為企業界在雇用人員時的加分或必要條件,這樣的「需求」便可引發學生修課的興趣,成為一個正向循環,甚至帶動社會的進步,那便是商管教育所帶來的貢獻。管科會名譽理事長劉水深教授更提出「永續教育2.0」的想法,他認為管理教育將來如果要落實到永續經營的環境,不應只是幾個人在講倫理教育,而是將其融入所有課程:不論是任何功能領域;如研發可做綠色研究,生產管理可研究生產方法如何節能減碳,讓我們下一代的管理者能夠將永續這個經營觀念真正的去落實,不是只有開一學分的課。大葉大學謝龍發前副校長也隨即附議表示,當時他在大葉工學院開設「工程倫理」、理學院開設「科學倫理」、外語學院開設「社會倫理」,但學生興致缺缺;若能像剛剛許老師所說的使其成為「需求」,便有機會引起學生興趣,進而達到推廣的效果。周逸衡執行長感念今天在多位商管領域教授的分享與激盪下獲益良多,期許未來學術界可貢獻更多力量,透過產官學的合作,給政府與企業更多的「永續」的建議與協助。

更多資訊請參見: ◎ ACCBE官方網站:http://www.management.org.tw/business.php ◎ ACCBE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CCBE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