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臺北體育館品牌空間再設計 以「家」為核心 讓運動更有感

欣傳媒/欣傳媒 2022.12.15 10:27

新聞圖片入口空間形象改造,讓臺北體育館更現代;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臺北體育館俗稱紅館,前身為臺北羽球館,不但眾多國際級賽事都曾在此舉行,包括2009臺北聽奧、2017臺北世大運,以及即將辦理的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也是許多職業運動選手甚至是國手展開職業選手生涯的發跡地。在近30年的使用下,受限於硬體器材以及具年代感的建築,往往只能加強設備的補強維持基礎的功能,為了持續服務下一世代的運動員與民眾,以及邁向智慧場館之路,台灣設計研究院與臺北市體育局共同合作,偕同長期耕耘職業運動的沛肯品牌視覺與無有設計,從臺北體育館的成立概念與場館精神開始深掘,發展臺北體育館新的視覺形象及整合空間服務。

新聞圖片台北體育館改造前照片;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入口空間形象改造,模擬科技體育館應用功能;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This is my House,臺北體育館是我的主場也是我的家
因此在臺北體育館的形象溝通上,以「家」為核心設計概念,強調臺北體育館溫暖支持、青澀回憶與振奮人心的形象,延伸至「This is my house!」的精神,彷彿籃球員捍衛主場與守護禁區,大聲吶喊出「這裡是我的主場」的態度,運用這些元素發展出臺北體育館萬眾同心與多元豐富的視覺形象系統,並且制定完整的視覺規範,讓未來在臺北體育館的各處都將充滿著主場精神。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入口空間形象改造,場館歷史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體驗精彩台灣運動精神,從踏入場館的第一步就開始
臺北體育館在空間重新設計規劃前,往往走進大廳即見眾多的賽事易拉展宣傳,又因疫情期間,陸續加裝了許多不同的體溫偵測與消毒設備,加上服務台設備傳統老舊,整體空間看起來相當破碎與凌亂,因此賽事單位必須在門口進行引導與分流,除了讓動線更為混亂並且堵住出入口外,也需要使用較多的人力進行管理,甚至有初次進入場館的民眾,錯以為走進警察局。

新聞圖片台北體育館改造前照片;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入口空間形象改造與指標系統改造;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入口空間形象改造與指標系統改造;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因此發展空間設計與服務的優化,以場館入口為改造的第一步,放大服務民眾的優點,新設服務台為核心,發展同心圓結構的空間服務規劃與無障礙櫃台,並加設數位面板與加強溝通資訊設計,包含統一的形象視覺、場館形象動畫的播放以及現場賽事資訊,讓前來比賽的選手與民眾能在走進場館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同時感受到充滿運動精神與多元豐富的形象,讓充滿歷史的老運動場館,透過設計整合規劃後重新發展出現代智慧場館的基礎,並同時再強化場館形象與解放空間美感。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入口空間形象改造,模擬科技體育館應用功能;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本次的臺北體育館導入設計優化改造便以入口空間優化改造為起點,希望台灣的運動好手與民眾在參與國內賽事,以及國際選手來台時有更好的運動體驗,提供「積極落實運動平權,重建大眾對臺北體育館的歸屬感,使臺北體育館不只是一個運動場域,而是一個家的意象,讓選手安心在家比賽,觀眾舒適在家觀賽的全新感受。」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也指出「設計的力量源自於對使用者的觀察,洞察他們的需求,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並且提供一個良好的美學體驗,如同這次的設計合作案打開導入友達光電的智慧面板,與創立空間的雲端智慧系統機會,也讓台灣不同的產業能夠有更好的跨域合作與發揮」。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電梯空間改造,使場館形象一致;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形象視覺_主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聞圖片臺北體育館形象視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2022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揭曉!
==========
編譯/蘇琨峰
攝影/台灣設計研究院

立即加入欣傳媒Line@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