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抱姿或包覆錯誤,恐害寶貝長短腳!馬鞍型吊帶顧好髖關節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12.13 15:50

保護小寶貝的髖關節,就從正確抱姿與包覆開始!一旦抱姿與包覆不正確,造成小寶貝髖關節發育不良,未來可能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彰基醫學中心使用「髖關節馬鞍型吊帶」,治療6個月前小寶貝不穩定的髖關節;設計蝴蝶衣、防踢被,降低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機率;更因應疫情推出「髖關節超音波檢查車」,在嬰兒室內即可進行髖關節檢查。

王偉勛醫師表示,彰基醫學中心使用馬鞍型吊帶,治療6個月前小baby不穩定的髖關節。(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王偉勛醫師表示,彰基醫學中心使用馬鞍型吊帶,治療6個月前小baby不穩定的髖關節。(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此外,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將增加髖關節超音波教育訓練課程,提昇兒科醫師的檢查精準度;彰基醫療體系昇華照護品質及流暢度,為的就是讓小寶貝贏在人生的起跑點。

「髖關節馬鞍型吊帶」用於治療,小寶貝在6個月大前使用

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副主任暨彰基兒醫兒童骨科主任王偉勛醫師表示,「髖關節馬鞍型吊帶」是治療用的,小baby出生後理學檢查與關節超音波檢查正常,是不需要使用的;主要是使用在理學檢查,髖關節不穩定,還有超音波檢查呈現2C(髖臼發育不良)、D(關節鬆脫)以上的不穩定及脫位情形,就會讓小baby在6個月大前使用。「髖關節馬鞍型吊帶」在世界上已經通用很久,臺灣跟國外的針對髖關節發育不良、不穩定的小baby,都是有使用的。

王偉勛醫師表示,馬鞍型吊帶透過魔鬼氈調整大小及鬆緊度,可以隨著小baby的成長調整大小。(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王偉勛醫師表示,馬鞍型吊帶透過魔鬼氈調整大小及鬆緊度,可以隨著小baby的成長調整大小。(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王偉勛醫師指出,「髖關節馬鞍型吊帶」使用的時機比較侷限在6個月大前的小baby,因為髖關節要透過正確的抱姿,才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有一些危險因子,如果胎位不正、羊水過少,或者是第一胎女生,父母兄弟姐妹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族群;另,出生後理學檢查有不穩定的狀況,就需要考慮到使用,但是僅限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小baby,超過6個月大後使用的話,就會比較沒有有效地約束。

原則上,一出生或是在出生後一個月發現,使用約在一到三個月左右,依照髖關節的發育不良的狀態會有所差異,穿搭的時候,希望儘量除了洗澡、換尿布以外,盡量都是穿著,可以讓髖關節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王偉勛舉出過去病例:「小baby抱回家給阿公阿嬤帶,因為捨不得看到孫子被馬鞍型吊帶約束,就把它拆掉,等到爸爸媽媽假日回家的時候,再把它穿回來。」回醫院檢查時就覺得奇怪,怎麼穿了一個月都沒有進展,一問之下才知道,阿公阿嬤心裡捨不得,所以平常沒有辦法穿,等到爸爸媽媽回家,或回醫院時,再趕快把它穿上去。這時候,檢查當下就出包了,髖關節就是沒有發育的更好。所以沒有持續穿它,就等於沒有效果,建議除了洗澡、換尿布,其餘時間盡量都穿著,讓小baby早一點穿、穿的時間夠久,就會早一點恢復。

6個月大前的小baby還不會七坐、八爬,下肢的活動比較少,所以對於約束和不舒服會比較好,就是說:「早一點穿、早一點治療,就可以早一點恢復四肢正常的活動。」如果因阿公阿嬤的捨不得,可能就會讓小baby多穿一、兩個月以上;超過6個月以上,開始會坐、會爬、會走,就可能無法使用這個簡單的治療的方式。

髖關節發育不良治療目標:4個月以前發現、6個月大之前治療好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比較輕微,大概都在四周,也就一個月左右,就會恢復到正常的角度,如果脫臼或者是比較嚴重的發育不良,穿戴時間可能會延長到3個月左右。王偉勛說:「原則上,希望在4個月以前發現、6個月大之前治療好;這是我們的目標。」

「髖關節馬鞍型吊帶」就像是一件簡單式的吊掛背心,透過魔鬼氈調整大小及鬆緊度,可以隨著小baby的成長調整大小,家長在照護上的壓力會比較少。它係由胸帶、肩帶、腳套及腳帶組成,大部分地方都是鏤空的,好清潔、透氣、又通風,可脫下來讓小baby洗澡,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壓力。傳統方式打石膏方式,因臺灣氣候比較濕熱,可能會引起皮膚紅疹,沒有辦法調整大小,六周左右才能進手術房更換石膏,小baby換尿布或洗澡也較為不方便。

魏婉華護理長表示,不論什麼時候將包巾打開,小baby的腳都是外展的姿勢,髖關節自然就會發育的很好。(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魏婉華護理長表示,不論什麼時候將包巾打開,小baby的腳都是外展的姿勢,髖關節自然就會發育的很好。(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是彰化以南唯一的兒童醫院,為了新生兒的關節照護,實施一系列的改變;其中一項就是增加髖關節超音波的教育訓練課程,同時引進髖關節超音波專用的檢查床、檢查檯及超音波的機器;也為因應疫情,希望不要把小baby移動到超音波室做檢查,就是將超音波機器進入嬰兒室做檢查,讓小baby可以直接躺在這個檢查車上面。「行動式髖關節超音波檢查車」係由彰基嬰兒室、病房護理長特別設計,所有的器材都在檢查檯上面,然後推到嬰兒床旁邊直接做檢查,小baby只要側躺,因為側躺的姿勢很舒服、又有枕頭,身體不會不穩定,可以很輕鬆的進行檢查。

魏婉華護理長表示,過去總是習慣將新生兒包得緊緊的,致使腿部發展空間沒有很大,很容易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魏婉華護理長表示,過去總是習慣將新生兒包得緊緊的,致使腿部發展空間沒有很大,很容易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圖片提供/彰基醫學中心)

彰基醫學中心護理部護理長魏婉華表示,過去為新生兒包覆的時候,總是習慣包得緊緊的,好像木乃伊一樣,致使腿部的發展空間並沒有很大,而且很容易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今年,彰基改良包覆的方式,讓小baby穿蝴蝶衣、放防踢被,讓整個髖部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比較不會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狀況,而且不論什麼時候將包巾打開,小baby的腳都是外展的姿勢,髖關節自然就會發育的很好。

彰基兒醫兒科醫師未來都會接受髖關節超音波訓練,先用假體嬰兒進行練習,技術進步之後,再為小baby進行實際檢測,這可以提高準確率;所以,彰基兒醫的髖關節超音波健康照護計畫,除了針對已經出生的小朋友做照護外,希望也可以提升兒科醫師,對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的精準度。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6/9071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