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達世界盃足球進入白熱化,在全球引頸期盼冠軍出爐的同時,不少球迷的「足球魂」被點燃,試圖在閒暇之餘踢足球。不過,骨科醫師特別提醒,踢球時若沒稍加注意,小心踢出一身傷!尤其是足球新手更要小心保護關節,避免容易受傷。
安南醫院骨科方啟榮醫師表示,由於足球主要是使用下肢的活動,最常見的傷害便在下肢膝關節及踝關節,加上過程因為搶球、帶球過人等技巧,都需要快速旋轉身軀,以及腳與地面接觸會產生「剪力」,皆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受傷風險。方啟榮醫師進一步舉例,小至肌腱發炎、扭傷、鈍挫傷,大到韌帶斷裂、軟骨受損等運動傷害都時有所聞。
運動傷害已造成,第一時間如何補救?
倘若運動傷害已造成,第一時間可以做什麼補救?方啟榮醫師推薦一樣方便、實用且可隨身攜帶的醫療用品──「彈性繃帶」。若是撕裂、切割等外傷,在簡單清理傷口之後,彈性繃帶可提供適當傷口壓迫,達到減緩出血及固定肢體的包紮效果;如果是扭傷、拉傷等內傷,除了冰敷之外,彈性繃帶亦可提供肌肉肌腱適當的壓迫,達到類似護膝、護踝的固定效果。與此同時,若手邊有較硬的枝條,可做成簡易的固定裝置,讓受傷部位多一層保護。
關節受傷需不需要就醫?2點辨別警訊
此外,不少民眾最擔心的部分,在於如何判斷受傷程度需不需要就醫?方啟榮醫師提供2點辨別警訊,一是如果覺得關節有「卡卡」的狀況,意即感覺關節裡似乎卡了東西,就需要提高警覺了!因為一般的肌腱肌肉發炎雖會造成部位疼痛、腫脹、活動受限,但是很少出現上述「卡卡」的現象,需要藉由甩腳或動一動才能緩解。此時,就是借助醫師專業的時候,判斷軟骨、骨軟骨或半月板等組織是否受損。
其次則是關節感覺「鬆鬆」的,出現無力、軟腳的情形。方啟榮醫師以腳踝為例,如果反覆扭傷(俗稱「翻船」),便可能跟韌帶的斷裂或鬆弛有關;再以膝關節為例,如果下樓梯會軟腳,就要擔心十字韌帶有無損傷。
方啟榮醫師提醒,唯有適當的熱身、正確的運動習慣、科學化的運動菜單,才是遠離因踢球產生運動傷害的3大前提。一旦運動傷害產生,因受傷嚴重度深淺不一,民眾不易自行辨別狀況,方啟榮醫師建議,如有任何疑慮不妨諮詢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與檢查,以避免產生慢性病痛、甚至造成關節早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