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摩羯颱風

疫情後混合教學成新趨勢 宜花東醫事類教學品質提升

慈善新聞網/ 2022.12.10 11:49

        第十四屆宜花東地區各醫療院所醫事類教學品質提昇聯席會暨全人照護分享會活動,十二月二日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行,這次重點在疫情間的教學,年輕世代的學習方式改變,包括密室脫逃遊戲、Z 世代語言、虛擬實境VR都是分享重點。

        同時擔任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的副院長陳宗鷹表示,花蓮慈院與慈濟大學除了提升教學品質外,也跟衛生福利部、教育部討論,如何培育宜花東醫事類相關人才,尤其是在聽力與職能治療師人才奇缺,需求最緊迫。此外,COVID-19疫情以來,更發現花蓮縣38%鄉鎮沒有藥局,臺東縣更高達50%,只能靠衛生所與17家醫院支持,如果有藥師或醫事類人才想進修碩、博士,都可跟慈濟大學聯絡。

        花蓮慈院教學部主任謝明蓁表示,今年聯席會主題是「全人照護、同願同行」,希望能把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照護概念,跟宜花東不同層級醫院分享。

        花蓮慈院護理部暨教學部副主任葉秀真指出,教學品質提昇聯席會今年第10年, 初期是建立交流平台,逐漸導入創新、創意教學的師資培育,與國際接軌推動勝任能力導向的醫學教育( CBME)導入可信賴專業活動(EPAs),並在此聯席會促進院際各職類的合作代訓。

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宗鷹、教學部主任謝明蓁、護理部暨教學部副主任葉秀真分別致詞。

        門諾醫院呼吸治療師洪佳琳分享「呼吸設備教學創新發想」,羅東聖母醫院教研部教學副主任陳奕志分享 「你可能不知道的 Z 世代 」,大林慈院藥學部臨床藥學科主任朱雅蘭則透過視訊分享「 利用虛擬實境(VR)進行 TPN 調配作業訓練」,慈濟大學醫學系人文醫學科助理教授郭莉娟也透過視訊分享與花蓮慈院教學部發行的《全人照護,同願同行》新書誕生歷程。

        花蓮慈院藥學部組長黃欣怡則以「傳承以病人為中心的藥事照護」為題指出,宜花東地形狹長,年長者與原住民族群多,所以在PGY(畢業後醫學訓練)與UGY(畢業前實習學生醫學訓練)過程,除一般醫師建議項目外,特別把社區照護、感恩戶往診、義診都納入訓練內容。並把處方評估與藥物不良反應評估設計桌遊中,在跨領域巡房、義診都發揮效果。

        花蓮慈院檢驗醫學科組長游葉馨則以「檢驗職類於疫情期間大承擔」為題 ,回憶自三月疫情爆發,全院普篩時,檢驗醫學科湧入大量疑似COVID-19的檢體,再加上承擔社區快篩站,同仁輪班處理檢體,為了維護PGY與學生在疫情期間安全學習,實體防疫課程與數位E-Learing混和並行。

        護理部腫瘤團隊鄭雅君督導則分享「腫瘤照護護理教育訓練混成教學課程設計」,她指出,從2019年開始推動翻轉教學, 從疼痛照護、導管安全,到臨終病人照護, 運用多元教學策略, 包括跑台訓練技能,寫心得能拿禮券,融入VR與AR 體驗,  為了說病人聽得懂的話與提升病人照護品質,團隊發明許多創意衛教,課程與講師均獲學員極高評價。

來自宜花東各院主管代表致詞及各院講師於本活動分享創意教學經驗,依序為:門諾醫院醫事教育中心鄭金鳳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王卿凌督導、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教研室余權訓主任、羅東聖母醫院教研部陳奕志副主任、門諾醫院洪佳琳呼吸治療師、大林慈濟醫院臨床藥學科朱雅蘭主任、慈濟大學醫學系人文醫學科郭莉娟助理教授、花蓮慈濟醫院藥學部黃欣怡組長、檢驗醫學科游葉馨組長、護理部鄭雅君督導、復健技術科物理治療徐佳俐組長。

        復健技術科物理治療組長徐佳俐分享,疫情爆發後病人變少了,就把錄製的衛教課程、復健運動影片QR Code放上公布欄,在指導病人做完治療後,還可回家練習,甚至經營社群讓一般民眾可以搜尋得到,影片可以在YouTube搜尋「What's PT」。

        此次聯席會共49家機構包含8家醫學中心 、28家區域醫院 、 12家地區醫院;參與實體會議人數 69 人、線上會議人數為 174 人,共計 243 人,較去年增長37%。副主任葉秀真表示疫情改變教師與教學活動, 本次結合遠距、線上與實體學習的混成教學漸成趨勢,反而擴大參與幅度, 讓西部看見宜花凍醫事人員的教學亮能。

(撰文、攝影:陳炳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