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蛀牙不要來! 兒童牙科醫師分享寶寶口腔照護秘訣

中央社/ 2022.12.10 15:4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210 15:45:42)嬰幼兒的口腔衛生該如何照顧?如果親餵母乳會造成蛀牙嗎?洗澡時又該注意什麼呢?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12月8日舉辦「媽媽教室」,邀請到花蓮慈院兒童牙科醫師李嘉諭分享正確的嬰幼兒口腔保健知識,並介紹清潔牙齒的技巧和工具,以及林芷誼講師教導為寶寶洗澡和日常照顧嬰幼兒肌膚的合適方式,幫助爸爸媽媽們從孩子出生前就做好萬全準備,為孩子打造健康的口腔環境和穩定的膚質。

從媽媽懷孕起,寶寶的牙胚就悄悄開始生長,每個人的牙齒從牙胚到發育完成,生長速度不同,影響長牙的因素也很多,兒童牙科李嘉諭醫師表示,嬰兒可能在出生後三個月到一歲之間長牙,一般大約是出生半年後開始,乳牙會跳著生長。「雖然孩子會換牙,但還是要認真清潔乳牙,以免影響日後整個口腔的健康。」李醫師指出,「氟」是世界公認最有效預防蛀牙的工具,建議從孩子長第一顆乳牙開始,就要使用含氟1000ppm以上的牙膏,每日二次,用完後不必漱口;三歲以前的幼兒僅需米粒大小的牙膏量,三歲以上則需要碗豆大小的用量。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一歲了、或已有牙齒長出來,照護者就要帶孩子一起拜訪牙科門診做檢查!」李嘉諭表示嬰幼兒照護者的責任,除了為孩子選用合適的含氟牙膏、培養孩子的刷牙習慣、執行監督和刷牙,還包括「避免和嬰孩交換唾液」,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擁有自己刷牙用具與餐具,避免口腔內的細菌相互傳播。隨著牙齒數目增加,口腔細菌數也會增加,若是高頻率餵食又疏於清潔,很快產生嚴重蛀牙,李醫師建議爸爸媽媽們可以刷牙時提拉孩子的嘴唇,藉此觀察牙齒表面是否有病灶,並表示高齲齒風險患者,未來再蛀牙的機會更高,即便是從乳牙換成恆牙也依然如此,應遵從醫師建議,定期接受塗氟和診察。

「不僅是蛀牙,正確的口腔清潔也是預防牙齦炎的不二法門。」花蓮慈院婦產科醫師李佩蓁指出,婦女懷孕後因賀爾蒙改變、孕吐時的酸性物質或進食的頻率增加,使得牙周病及蛀牙的機率也上升,在懷孕三個月後,約有50%的孕婦會發生牙齦腫脹或刷牙出血的狀況,臨床表現包括牙齦充血、腫脹、容易流血,甚至化膿,稱為「孕期牙齦炎」。她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若有任何牙科問題,都要到牙科檢查治療,現代大部分牙科的放射線檢查劑量都很低、且遠離腹部,在鉛衣保護下對胎兒的影響極小,只要是第二孕期以後接受牙科檢查或治療,都是很安全的,媽媽們可以放心;政府也提供孕婦每三個月至醫療院所免費洗牙,透過定期洗牙,可減少牙齦炎和牙周病的產生。

牙齒疼痛、牙齦感染可能增加孕婦流產和早產的風險,也可能影響到孩子牙齒的發育,因此無論是孕婦還是新生兒的口腔照護都是重要議題。透過這次課程上醫師豐富的經驗分享,爸爸媽媽都滿載收穫而歸。花蓮慈院每二個月舉辦一次媽媽教室活動,下一場預計於明年二月舉行,報名相關資訊會在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粉絲專頁更新分享,屆時歡迎爸爸媽媽們一起來上課!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